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近期動作頻頻,再次成為科技圈的焦點。近日,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Optimus與人類工作人員進行“功夫對練”的場景。視頻中,Optimus僅靠背部一根牽引繩固定,其余部位完全自由活動,能夠實時模仿并回應工作人員的動作,展現出高度靈活的運動能力。
針對外界關于Optimus此次動作是AI驅動還是人工遙控的疑問,馬斯克在評論區明確回應:“由AI控制,非遙控操作。”這一表態進一步印證了特斯拉在機器人自主決策能力上的突破。與此同時,特斯拉官方賬號TeslaAI于9月30日發布消息稱,公司正加速推進人形機器人量產計劃,預計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產品,2026年啟動大規模生產,目標到2030年實現年產100萬臺。
華鑫證券分析指出,馬斯克近期將工作重心全面轉向機器人業務,這一戰略調整與此前上半年新品進度停滯形成鮮明對比。根據特斯拉公布的激勵方案,馬斯克需在10年內完成100萬臺人形機器人交付目標。東方證券認為,在此目標驅動下,特斯拉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人形機器人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2026年或迎來產量爆發期。
據馬斯克此前透露,特斯拉正在敲定Optimus V3的最終設計方案,新版本將配備“與人類手部同樣靈活”的機械手。從投資視角看,開源證券測算,若特斯拉完成100萬臺交付目標,其機器人業務市值可達5000億美元。按單臺2.5萬美元售價計算,對應市銷率(PS)為20倍;若以硬件成本占比70%推算,關節模組公司單臺價值量約300美元,量產后市銷率可達30倍,凈利潤率15%時市盈率(PE)約200倍。
中金公司指出,當前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已從概念驗證階段進入量產準備期。具備跨行業應用潛力的技術已完成實驗室驗證,開始小批量試產,例如:重載場景適用的擺線針輪減速器、通過設備優化降低成本的鎂合金加工工藝、短期成本較高但性能優異的PEEK材料、適合量產復雜件的MIM工藝,以及車規級多傳感器技術向高頻活動關節(如下肢、盆骨)的遷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