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寧德時代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時,市場同時捕捉到兩個看似矛盾的信號:凈利潤同比增長41.21%的強勁表現,與營收增速僅12.9%的明顯放緩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利潤狂飆、營收穩行”的特殊格局,折射出這家動力電池巨頭正在經歷的戰略轉型。
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收1041.86億元,前三季度累計增速降至9.28%,與2020-2021年動輒翻倍的增長形成強烈反差。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也滑落至41.7%,創近五年新低。但同期凈利潤增幅達36.2%,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41.2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仍保持35.47%的高增速。這種反差在價格戰激烈的電動車行業尤為罕見。
收入確認規則的調整成為影響營收數據的關鍵因素。第三季度實際發貨量達180GWh,但因電池安裝調試周期最長可達半年,僅確認165GWh收入。這種時滯效應導致營收增長未能及時反映實際出貨量。更值得關注的是定價策略,在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升的背景下,電池平均售價維持在0.56元/Wh不變,顯示出強大的成本管控能力。
利潤增長的驅動力來自多個維度。產品結構升級貢獻顯著,儲能系統銷售占比從零部件提升至整體解決方案,相當于從“賣發動機”轉向“賣整車”。動力電池領域,神行、麒麟等高端產品出貨量占比突破60%,帶來可觀的品牌溢價。財務費用方面,3242億元現金儲備通過理財產生70億元凈收益,疊加匯率波動帶來的正向收益,共同推高利潤表現。對外投資收益同比激增70%,早期布局的參股企業開始進入收獲期。
產業格局的深刻變革正在重塑競爭規則。隨著大電芯技術和CTP集成方案的普及,動力電池標準化程度提升,車企為控制成本和保障供應鏈安全,紛紛引入二供、三供。這種變化迫使寧德時代調整戰略重心,將儲能與商用車電動化作為新的增長極。
儲能業務已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第三季度總出貨量中,儲能占比達20%,與動力電池形成“二八開”格局。587Ah大電芯產品憑借434Wh/L的能量密度優勢,成為市場焦點。但產能瓶頸隨之顯現,管理層透露當前交付受制于產能,山東濟寧等基地的擴產計劃正在加速推進,僅濟寧基地2026年就將新增超100GWh儲能產能。
商用車電動化市場迎來關鍵轉折點。數據表明,卡車電動化增速達100%,物流車超過60%,重型卡車滲透率雖僅23%,但預計2030年將躍升至60%以上。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燃油車的經濟性拐點出現,為寧德時代開辟出新的藍海市場。
戰略轉型的深度遠超市場預期。業務矩陣從單一動力電池向“動力電池+儲能”雙輪驅動演變,儲能業務正以驚人速度成長為萬億級賽道。市場版圖從本土擴張至全球,匈牙利、西班牙等海外工廠的建設,標志著中國模式開始系統性輸出。競爭維度從產品升級為生態,換電模式、光儲充檢一體化網絡、電池銀行等創新業務,正在重構能源網絡的價值鏈。
這場轉型對企業的綜合能力提出全新要求。當競爭對手從比亞迪、LG等傳統對手,轉變為對技術趨勢的判斷力、全球化運營的復雜度、多元化業務的精細化管理時,寧德時代正通過組織架構調整、研發投入加碼、生態合作深化等方式,構建適應新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市值突破1.76萬億元的背后,是資本市場對其戰略轉型的初步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