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間,國家會議中心迎來一場備受矚目的科技盛會。小米創始人雷軍身著標志性服裝登臺,開啟本年度第六場主題為“改變”的公開演講。這場持續兩個多小時的活動,不僅發布了小米17系列新品,更深度剖析了小米在造車、芯片研發等領域的戰略抉擇。
回溯至2020年小米十周年之際,雷軍坦言當時企業雖已躋身世界500強,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但自己內心充滿焦慮。面對“小米缺乏核心技術”“營銷驅動難長久”等網絡質疑,這位科技領袖陷入嚴重內耗。在“暫停調整”與“持續突破”的抉擇中,他選擇帶領團隊開啟深度復盤。
“我們連續召開四五十次戰略會議,歷時半年完成全面反思。”雷軍透露,團隊通過回答三個核心問題實現蛻變:成功要素是什么?失敗教訓有哪些?重新來過會如何改進?這種系統化的復盤機制,不僅重塑了組織架構,更催生出手機、汽車、芯片三大領域的突破性成果。
在汽車業務板塊,雷軍披露兩個關鍵突破:其一,小米成為首家將德國紐博格林賽道作為核心測試場地的中國車企,在底盤調校、駕控性能方面對標傳統豪華品牌;其二,構建“人車家全生態”互聯體系,實現跨場景智能聯動。對于產能瓶頸,他坦言YU7車型在80天內交付超4萬輛,但與市場需求仍存在巨大差距。
針對外界對小米技術實力的質疑,雷軍用數據作出回應:手機研發團隊規模達萬人,核心技術儲備已持續投入五至十年。他特別強調中國制造業的升級軌跡:“從應用創新到芯片、材料等底層技術突破,電池技術的進步尤為顯著。當小米17系列集中展示這些積累時,市場將會看到顛覆性創新。”
關于品牌戰略調整,雷軍首次披露更名初衷:“經營15年后,小米需要打破公眾的固有認知。新一代產品在性能上已實現跨代升級,多維度超越iPhone17系列。”他強調,對標蘋果不是終點,而是彰顯中國科技企業挑戰全球頂尖的決心。
在產業生態層面,雷軍特別向理想汽車致意,認為其開創的大空間增程式SUV賽道,為行業提供了重要范式。“很多企業都在借鑒理想的成功經驗,這種開放共生的生態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演講中,雷軍動情分享了與凡客誠品創始人陳年的深厚情誼。他轉述陳年50歲重啟創業的歷程:“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他依然從零打造出抖音男裝品類冠軍。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雷軍表示,陳年的故事印證了“年齡不是界限,改變永遠不晚”的人生哲理,這也是他希望通過公開演講傳遞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