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川技術,這家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自2016年提出新能源汽車與工業自動化“雙王”戰略以來,已迅速成長為市值超2000億元的行業巨頭。其旗下承載新能源汽車業務的聯合動力更是成功分拆上市,標志著“雙王”戰略邁入全新階段。面對未來,匯川技術將如何布局?近日,記者走進匯川技術深圳觀瀾總部,與公司董事長、聯合動力實際控制人朱興明展開深入對話。
在談及公司未來增長點時,朱興明明確指出,匯川技術將在未來五年保持穩健增長,并聚焦三大新質賽道:數字能源、智能機器人與低空經濟。他解釋道,數字能源領域,能源的產生、傳輸、消費與調度均依賴數字化與智能化工具,虛擬電廠、碳交易等新興業態均基于此發展,而匯川技術在電力電子與數字化技術方面已具備顯著優勢。智能機器人方面,朱興明認為,五年或十年后,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社會,而智能機器人作為這一變革的載體,市場潛力巨大。匯川技術已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取得突破,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智能機器人市場。至于低空經濟,朱興明透露,公司正布局6000米以下適航空間,聚焦飛行器安全,通過飛控系統與動力系統的協同,提升飛行安全。
針對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地位,朱興明坦言,中國制造業規模龐大,但整體實力仍有待提升。他通過每月拜訪八家以上客戶的實踐,發現中國頂尖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約能達到80至85分的水平,與世界一流存在差距。匯川技術自我評估亦處于此區間,但朱興明強調,突破最后的“十里”需構建聯合創新體,融合多學科、多材料與多裝置,形成創新合力。他呼吁企業家群體共同構建聯合創新體,推動各行各業向90分、95分邁進,并建立公平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確保創新成果得到保護。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朱興明將國際化視為匯川技術增長戰略的核心。他指出,中國市場占全球約四分之一,但海外仍有廣闊空間。匯川技術將重點耕耘欠發達國家與傳統工業發達國家市場,實施“Global(for)Local”戰略,即利用全球智力、產能與供應鏈資源,服務全球客戶與社區,實現造福當地的目標。面對國際形勢的逆風,朱興明表示,匯川技術從事的行業與民生、制造業緊密相關,雖有關稅等短期紛擾,但國際化步伐堅定不移。
隨著公司規模擴大與業務條線延長,管理成為新挑戰。朱興明認為,西方管理過于強調體系,東方管理過于依賴人,而匯川技術追求的是人與體系的有機結合。他強調,人才是第一位的,搭班子是第一位的,再定戰略。匯川技術以德相交、以心相交,同時做好以利相交,培養志同道合的團隊。在人才培養方面,匯川技術堅持內部培養,尊重理解中層干部,激發其活力。管理核心是激發,本質是賞罰,KPI雙向考核,確保敢說真話。
對于公司未來的傳承體系,朱興明表示,匯川技術將構建社會化的存在,而非家族化。他強調,企業要選擇志同道合、符合發展規律的人,而非依賴家族。未來董事長與高管將從基層成長起來,貢獻得到高于行業水平的物質回報與榮譽。匯川技術正在構建這一體系,確保公司生命超越企業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