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直播電商行業亂象頻發,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為規范市場秩序,市場監管部門重拳出擊,通過強化監管執法、完善制度保障等措施,全力整治行業突出問題,推動直播電商健康有序發展。
在立法立規方面,市場監管總局正加快推進相關制度建設。由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網信辦起草的《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已進入法制審查程序,預計近期正式出臺。該辦法明確了直播電商平臺、直播間運營者、主播及服務機構等各方的法律責任,構建了覆蓋全鏈條的責任體系,并建立了監管部門與平臺的聯動處置機制,為行業監管提供了有力依據。
與此同時,兩項國家標準也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直播電商平臺服務管理基本要求》和《網絡交易合規數據報送規范》已完成立項,目前正在加快起草。這兩項標準的出臺,將有助于統一行業規范,提升平臺合規水平,推動直播電商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為形成監管閉環,市場監管部門多管齊下,加大執法力度。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已兩次集中發布直播電商領域典型案例,并通過專項整治部署推進會,聚焦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截至目前,已指導地方依法查辦“大LOGO”虛假營銷等案件,并對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立案調查,釋放了“以案促治”的強烈信號。
在壓實平臺責任方面,市場監管部門通過行政指導與標準建設雙管齊下。一方面,約談主要直播電商平臺,通報問題并提出整改要求;另一方面,推動成立全國平臺經濟治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統一標準提升平臺合規水平。目前,兩項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未來將進一步規范平臺運營。
監管體系的建設也在同步推進。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建設直播電商主體庫,強化與平臺的數據對接,實時掌握直播營銷主體信息。同時,針對安全帽、電動自行車等10類與百姓安全密切相關的產品,啟動賦碼核驗試點,強化生產銷售企業和電商平臺的質量安全責任。直播電商監測系統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重點監測高風險直播活動,精準識別并處置違規行為。
從監管實踐來看,直播電商領域當前兩類問題較為突出。一是虛假營銷,部分直播間運營者和主播對商品經營主體、性能、質量、銷售數據等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二是假冒偽劣,部分直播間和平臺內商家銷售摻假、以假充真或侵權商品,嚴重損害消費者和經營者權益。
針對這些問題,市場監管部門下一步將重點落實直播電商平臺的合規管理主體責任。通過分層分級、層級對應的合規監管要求,綜合運用合規指導、行政約談、行政處罰、媒體曝光等手段,督促平臺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制度建設,完善內部合規體系。同時,加大對直播電商領域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專項抽查頻次和力度,并將結果關聯至平臺企業向社會公示。
在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方面,市場監管部門將保持高壓態勢。健全“線上發現、線下追查,線下發現、線上管控”的一體化監管體制,對直播間運營者、主播、平臺內商家等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對直播電商平臺未依法履行資質審核義務、未對平臺內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采取措施、禁限售商品管控不力等行為,將重點核查,證據確鑿且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立案查處。
部門協同和區域聯動也將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部門將充分發揮協調機制和聯席會議作用,會同多部門強化信息互通、風險會商和監管聯動,在人、物、網、號等監管上形成合力。同時,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重大案件提級管轄和掛牌督辦,加強跨地域信息共享和協同配合,著力破解直播電商跨行業、跨區域監管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