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展示汽車自動彈射電池技術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視頻中,一輛車身標有“中國碰撞維修中心”字樣的車輛進行了技術演示,聲稱該技術可在電池熱失控時,在一秒內將電池彈出車身,實現車電分離。
據介紹,這項技術的核心是通過與汽車安全氣囊類似的氣體發生器作為動力源,將電池拋至車身外3至6米的安全區域。演示視頻一經發布,便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對這一技術的安全性表示質疑。
視頻內容顯示,該技術由“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與均勝電子聯合推出。然而,均勝電子隨后向媒體澄清,表示與“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并無任何合作開發協議。
針對外界質疑,“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視頻回應稱,這項技術的初衷是研究一種側插式換電的補能方式,即從車輛右側底部完成電池的快速更換,為新能源車主提供更便捷的補能體驗。
在研究過程中,團隊發現某些結構設計下電池具備主動脫離車身的可能性,于是探索在電池熱失控等極端情況下,通過彈出電池來減少車輛更大范圍的損傷。工作人員強調,視頻中的彈射畫面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而是有明確的技術限制。
他進一步解釋,技術團隊在開發之初就堅持“不安全不彈射”的原則,系統預留了接入車輛感知系統、定位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等多個模塊的接口。只有在綜合判定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才會觸發電池彈射機制。如果車輛處于密集環境或人車混行區域,系統絕對不會激活。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這項技術目前仍處于測試階段,距離產品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團隊進行這一嘗試的目的是探索新能源車在安全機制上的更多可能性。
他認為,技術創新在初期往往顯得稚嫩和不完美,甚至可能被認為不靠譜,但許多成熟的技術都是從這樣的階段發展而來的。通過這次實驗,他深刻感受到“安全”是用戶最關注的底線。
他補充說,新能源車的發展并非傳統燃油車的簡單改良,而是在補能方式、安全機構、結構設計等方面持續探索。今天的技術可能還很初級,但不嘗試就不會有突破。最后,他透露,這次測試所使用的車輛為自行采購,與任何車企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