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關于老牌國貨的破產傳聞近日引發廣泛關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上海瑞慈化妝品有限公司被債權人卡萊麗化妝品有限公司申請破產清算,由于上海瑞慈是知名護手霜品牌東洋之花的母公司,消息迅速登上熱搜。不過法院最終駁回了破產申請,認定上海瑞慈仍具備清償能力,所謂“破產”實為誤讀。
這場風波的起因源于一起加工合同糾紛。卡萊麗作為隆力奇集團旗下子公司,與上海瑞慈及安徽省東洋之花化妝品有限公司于2021年下半年簽署委托加工合同,約定由卡萊麗負責東洋之花系列產品的生產。然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卡萊麗雖按約提供加工服務,卻未能如期收到貨款。2023年2月,卡萊麗以加工合同糾紛為由將上海瑞慈訴至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法院,法院判決上海瑞慈支付253萬余元加工款及違約金,但后者未履行判決。
今年3月,卡萊麗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申請對上海瑞慈進行破產清算。聽證階段,上海瑞慈提出多項抗辯理由:公司正在陸續歸還欠付款項,并開發新產品以提升盈利能力;核心資產“東洋之花”商標估值約1700萬元,若破產清算將導致商標價值及銷售渠道等無形資產貶值,進而影響債權人受償金額。上海瑞慈已向卡萊麗還款130萬元,出具還款承諾書并提交第三方資產評估報告,承諾年底前清償剩余款項。
法院最終未受理破產清算申請,但這場風波將東洋之花這個沉寂多年的國貨品牌重新拉回公眾視野。作為1992年成立的中國化妝品市場早期國貨品牌,東洋之花曾憑借“綿羊奶”護手霜創新配方迅速崛起,1995年成為國內護手霜品類龍頭。1997年通過央視廣告投放及張柏芝、Twins等明星代言,品牌知名度達到巔峰,年銷量突破1000萬支,回款額近4億元。
轉折點出現在2007年。當時江蘇東洋之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大慶市中科匯銀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后者以3600萬元受讓15%股權,并約定若30個月內未實現A股上市,需以年均15%收益率回購股權。2008年股災導致上市計劃擱淺,同時化妝品銷售渠道變革中,東洋之花因削減廣告投放和新渠道建設費用,錯失專營店等新興渠道紅利。此后,上市失敗觸發回購條款、面膜檢出氫醌等事件接連發生,市場占有率持續下滑。
2013年,上海瑞慈成立并啟動品牌重塑計劃,由職業經理人團隊重新調整品牌定位,當年產品發貨量同比增長超45%。2014年,管理咨詢公司和君集團通過什伯互聯入股東洋之花,派出原寶潔、聯合利華等企業職業經理人參與運營。然而2021年,什伯互聯因外部債務無力償還,將全部股權按五折轉讓給宿州華瑞。直至2023年,曾代理阿迪達斯、曼秀雷敦等品牌的丁紹春以“輕資產”模式介入,通過2000萬元收購蘇州元美工廠,獲得東洋之花品牌十年獨家生產權與銷售權。
目前,上海瑞慈雖在財務層面資不抵債,但東洋之花品牌運營已轉移至蘇州元美。據青眼情報數據,2025年前35周,東洋之花在手霜品類市占率達6.1%,位列國貨品牌第三,僅次于美加凈和百雀羚。品牌價值的回升和市場地位的恢復,為上海瑞慈債務清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商標資產的持續增值潛力或成為債權人利益保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