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電子煙板塊在近期迎來顯著漲勢,長盈精密、海順新材、集友股份、盈趣科技及國光電器等多只成分股實現漲停。市場分析認為,這一波上漲主要受到政策面及企業業績預期的雙重驅動。
對于企業而言,合規成本顯著增加。新政要求電子煙必須含煙堿、采用封閉式結構并具備防兒童啟動功能,同時許可證審批權集中至國家層面。數據顯示,2024年已有33家企業因無法提供合規證明被暫停出口資質。這一變化推動企業從“野蠻生長”轉向“認證生存”,提升自主知識產權與品牌意識。
作為《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締約國,中國在控煙責任方面進一步強化。管理辦法通過限制銷售渠道、禁止誘導性營銷及強制年齡核驗,減少非吸煙者和青少年接觸煙草制品的風險。例如,零售端需強制實施身份證識別,防止未成年人購買。
政策對電子煙產業鏈企業的影響呈現分化。東峰集團布局霧化與加熱不燃燒雙方向,其控股子公司太湖廣譽已取得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政策限制免稅渠道后,該公司需加速海外布局,以東南亞和中東市場為重點對沖風險。集友股份與安徽中煙合作研發電子煙煙液和加熱器,免稅渠道受限后可能轉向國內有稅市場或海外出口,但需應對合規成本增加的挑戰。
順灝股份通過子公司上海綠馨開展電子煙業務,承接中煙系加熱霧化器樣品制造及海外市場推廣。新政直接影響其免稅渠道收入,需強化與歐美、東南亞客戶的合作以維持增長。陜西金葉子公司玉陽化纖生產加熱不燃燒卷煙用聚丙烯絲束及濾嘴棒,政策限制后其濾嘴棒業務可能轉向國內有稅市場或出口。
科森科技涉及加熱不燃燒電子煙金屬結構件生產,客戶包括知名電子煙品牌。免稅渠道受限將影響其配套產品需求,公司計劃拓展消費電子領域壓鑄件業務以分散風險。免稅渠道占比較高的企業面臨收入下滑壓力,需加速布局國內有稅市場或海外免稅店。例如,贏合科技子公司斯科爾在歐洲、美洲的電子煙業務可能受益于海外渠道拓展。
行業整合趨勢進一步顯現。合規龍頭企業如思摩爾國際、勁嘉股份可憑借技術和資質優勢鞏固市場地位,而部分中小型企業因合規成本高企可能面臨淘汰風險。同時,中煙體系企業如陜西金葉可能因政策傾斜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企業業績預期也為板塊上漲提供支撐。以盈趣科技為例,其電子煙產能提升和家用雕刻機訂單回暖帶動2025年業績穩定增長,成為推動板塊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