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5國際壓鑄大賽上,小米汽車憑借其創新技術斬獲殊榮。其自主研發的YU7車型所搭載的20合1一體化壓鑄鋁三角梁,榮獲該賽事最高級別的最佳結構獎。這一成果標志著中國汽車品牌在輕量化材料應用領域實現重要突破。
北美壓鑄協會(NADCA)作為全球壓鑄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專業組織,其年度賽事素有"壓鑄界奧斯卡"之稱。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32個國家的287家企業參賽,評審團由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工程系教授領銜,對參賽作品的結構強度、工藝創新性和工程實用性進行綜合評估。小米的參賽作品在三輪嚴苛測試中脫穎而出,特別是在模擬時速64公里正面碰撞測試中,其能量傳導效率較傳統鋼結構提升47%。
該核心部件采用航天級7系鋁合金材料,通過獨創的"蜂巢式"內部結構設計,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實現減重32%。其創新之處在于將熱管理系統與車身結構深度融合,通過集成空調壓縮機、冷媒循環模塊等八大部件,使前艙空間利用率提升65%。這種設計不僅創造出141升的超大前備箱容積,更使整車風阻系數降低0.02Cd,續航里程相應增加18公里。
在安全性能方面,該結構形成三條獨立能量傳導路徑,當車輛發生碰撞時,碰撞力可通過三角梁的多向潰縮設計,將沖擊力分散至車身A柱、門檻梁和底盤縱梁。實測數據顯示,在50km/h側面柱碰測試中,乘員艙變形量控制在82mm以內,遠優于行業平均120mm的標準。這種設計理念已獲得12項國際專利,其中3項為全球發明專利。
據技術團隊介紹,該部件采用9000噸級一體化壓鑄工藝,將原本需要23個沖壓件、18套模具的復雜結構,整合為單個精密鑄件。這種制造方式不僅減少78%的焊接工序,更使生產節拍從傳統工藝的120秒/件縮短至45秒/件。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小米汽車蘇州智能工廠,年產能可達50萬套。
更多關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的專業資訊,可登錄行業垂直門戶網站獲取深度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