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市場科技板塊熱度升溫,芯片產業鏈成為本輪行情的核心主線之一。機構分析指出,當前行情正從芯片設計端向設備制造環節擴散,形成“設計先行、設備跟進”的產業傳導邏輯。資金流向顯示,半導體設備與材料類標的在近期反彈中表現突出,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產業鏈傳導機制看,芯片設計環節(如GPU、AI推理芯片、存儲控制器等)已率先完成估值修復,而制造端尤其是設備環節的資本開支正加速落地。產業規律呈現“設計需求爆發—晶圓廠擴產—設備訂單兌現”的遞進關系。以建房為例,設計圖確定后,施工工具和建材的需求必然跟進,當前資金正從“設計藍圖”轉向“設備工具箱”,為全產業鏈ETF帶來配置機遇。
芯片ETF(159995)作為跟蹤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的代表性產品,其持倉結構覆蓋半導體全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封測及設備等環節。截至2025年6月底,該基金規模突破250億元,前十大重倉股中,制造環節代表中芯國際占比10.24%,而設備領域龍頭更為突出:國內刻蝕設備領軍者中微公司以5.57%的權重位列其中,北方華創則以8.59%的占比提供硅片處理、薄膜沉積等核心制造設備。
估值層面,設備制造股較設計類公司更具安全邊際。以中微公司為例,其2025年營收增速預計超30%,且市盈率水平低于設計板塊。政策端,國家大基金三期超過3000億元的資金將重點投向設備和材料領域,直接拉動相關企業訂單。國際視角下,臺積電、三星等巨頭擴產計劃進一步強化設備環節需求,資金延伸效應推動設計股熱度向設備股擴散。
該ETF的管理費率為0.5%,場內流動性充裕,交易活躍度位居同類產品前列。對于關注算力、芯片及科技領域的投資者而言,其全產業鏈布局特性與當前行情演繹路徑高度契合,成為捕捉下一階段市場機會的優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