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半導體與電子板塊成為市場焦點,在AI浪潮階段性調整期間,這兩個領域憑借AI技術外溢帶來的業績優勢,持續吸引資金關注。9月22日,兩大板塊再度躋身漲幅榜前三,其上漲動力主要源自多重利好因素的疊加。
蘋果產業鏈的強勁表現成為首要推手。據行業消息,iPhone 17系列銷售熱度遠超預期,標準版機型日產量被要求提升約40%。蘋果中國官網顯示,iPhone 17發貨周期延長至3-4周,美國官網為2-3周,較去年同期的1-2周顯著拉長,暗示初期需求可能激增30%-40%。京東平臺數據顯示,iPhone 17系列預售開啟1分鐘內,成交量即超過去年全天,線上銷售數據進一步佐證市場熱度。受此影響,立訊精密漲停,工業富聯、藍思科技、歌爾股份等果鏈龍頭均錄得顯著漲幅。
另一則市場傳聞同樣引發關注。有消息稱,OpenAI正與蘋果設備組裝商立訊精密合作,開發一款消費級AI設備。據業內推測,該設備可能為口袋大小的智能音箱,具備上下文感知能力,旨在打造智能手機之外的全新AI交互入口。OpenAI還在探索智能眼鏡、錄音筆及“可佩戴別針”等硬件產品,以提升ChatGPT的滲透率與用戶粘性。盡管這些計劃仍處于早期階段,預計2026年末至2027年才可能落地,但市場已表現出積極預期。
市場對AI硬件生態的樂觀情緒,主要基于兩大邏輯。其一,AI技術發展三年后,單純依靠軟件推動的滲透率提升已顯乏力,頭部企業需通過“AI訂閱+硬件協同”的生態布局尋求突破。例如,meta的智能眼鏡與頭顯、谷歌今年8月發布的Pixel 10系列手機及智能穿戴設備,均體現了這一趨勢。其二,全球硬件量產仍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美國AI巨頭若布局硬件生態,無論訂單下給中國大陸工廠還是其海外分支,中國供應商都將直接受益。因此,利好不僅限于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領益智造等企業也可能分得訂單。
從業績數據看,電子代工龍頭中報表現亮眼。工業富聯凈利潤同比增長38.61%,立訊精密增長23.13%,藍思科技增長32.68%,歌爾股份增長15.65%,領益智造增長35.94%,華勤技術增長46.30%。長盈精密雖凈利潤同比下降29.37%,但主要因去年出售子公司獲得1.88億元非經常性收益,扣除該因素后,其扣非凈利潤增速實際達32.18%。整體來看,多數企業上半年業績增速超過30%。
芯片板塊同樣傳來積極信號。9月19日,上交所官網披露,國內AI芯片二線龍頭摩爾線程的IPO審核將于9月26日進行。作為與寒武紀實力相當的企業,摩爾線程若成功上市,預計將引發市場炒作。受此影響,一批直接或間接持股的相關公司,如和而泰、盈趣科技、初靈信息、中科藍訊等,股價漲幅顯著。同時,AI芯片自主產業鏈情緒提振,中芯國際、海光信息、兆易創新等企業股價大漲。
進一步分析相關企業業績,概念股方面,和而泰凈利潤同比增長78.65%,初靈信息增長117.39%,但后者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8.23%,且過去九年中有四年虧損,主業為B端軟件集成服務,前景受限。和而泰作為國內智能控制器龍頭,產品近七成銷往海外,過去九年中有八年利潤增速超過20%,長跑能力突出。AI芯片自主鏈方面,中芯國際凈利潤增長39.76%,海光信息增長40.78%,兆易創新增長11.31%,芯原股份下降12.30%,瑞芯微增長190.61%,龍芯中科下降23.66%。其中,瑞芯微表現最為突出,上半年營收增長63.85%,凈利潤增長190.61%,主要得益于旗艦產品RK3588、RK3576在智能座艙與車載中控屏的廣泛應用。從歷史周期看,瑞芯微業績波動明顯,通常以4-5年為一個周期,當前業績爆發已持續6個季度,按過往經驗,或仍有半年上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