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車自動駕駛部門迎來重大組織架構調整,引發行業關注。據內部人士透露,此次調整涉及多個二級部門的拆分與重組,旨在加速技術迭代和產品落地進程。
在原有架構基礎上,理想汽車將自動駕駛部門細化為十一個二級部門。其中,模型算法團隊被拆分為基礎模型、VLA模型、模型工程三個獨立部門;量產研發團隊則分化為量產交付、軟件研發、主動安全三個分支;數據閉環團隊重組為數據平臺與數據標注兩個部門。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管理和AI評測運營兩個部門保持原有架構不變。
針對此次調整,理想汽車官方向媒體證實了消息的真實性。公司自動駕駛研發負責人郎咸朋在內部信中明確指出,調整目的是推動組織向AI驅動型轉型,通過更高效的架構實現技術突破與產品快速落地。這一戰略方向與公司董事長李想提出的輔助駕駛發展三階段理論高度契合。
根據李想的規劃,理想汽車的輔助駕駛技術發展分為三個階段:2021年啟動的基于規則算法和高精地圖的第一代技術,被比喻為"昆蟲級智能";2023年研發、2024年正式推送的端到端+VLM(視覺語言大模型)第二代技術,接近"哺乳動物級智能";而當前重點布局的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第三代技術,則將開啟"人類級智能"時代。該技術通過3D與2D視覺融合,能夠更完整地感知物理世界,突破傳統VLM僅能解析2D圖像的局限。
技術落地的具體進展方面,理想汽車于9月10日向MEGA和L系列AD Max車型全量推送了OTA8.0版本車機系統。此次升級涵蓋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電動三大領域,其中自研的VLA司機大模型作為第三代輔助駕駛技術核心,因其具備"理解路況、響應指令、記憶習慣"三大特性,被形象地稱為"真人版私人司機"。
市場分析認為,隨著技術路線逐漸清晰,行業競爭窗口期正在收窄。理想汽車此次將VLA模型單列為獨立部門,正是為了匹配新的研發節奏。除部門拆分外,公司還新設創新業務部,由原數據閉環負責人佘黨恩統籌,負責對外技術合作、預研項目及海外市場拓展等戰略業務。
此次架構調整反映出理想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戰略聚焦。通過精細化分工和AI化轉型,公司試圖在智能駕駛賽道建立技術壁壘。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組織變革不僅體現了技術路線演進的需求,也預示著行業競爭將進入更注重執行效率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