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近日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4年度儲能項目運營補貼申報工作。根據政策,2023年以來新建投運的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將按實際放電量獲得每千瓦時0.3元的運營補貼。具體補貼標準按裝機規模劃分:5萬千瓦以下項目年度最高補貼500萬元,5萬至10萬千瓦項目最高補貼800萬元,10萬千瓦及以上項目最高補貼1000萬元。
中國儲能市場已躍居全球首位。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時,近五年累計增長達20倍。其中,儲能電池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超90%,系統出貨量占比超70%。浙商證券分析指出,隨著各省新能源配套政策逐步落地,儲能盈利模式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若容量電價機制全面推廣,項目經濟性將顯著提升。國內儲能需求持續超預期的同時,海外市場也呈現高增長態勢。
在儲能產業鏈中,多家上市公司表現活躍。盛弘股份開發的交直流一體系統可有效提升大型儲能電站能效;艾羅能源作為國際光伏儲能系統供應商,其產品覆蓋家庭、工商業及大型電站場景,其地面電站級并網逆變器已應用于西藏阿里結則茶卡鹽湖示范項目。
固態電池領域迎來重要進展。松下能源公司宣布將量產全固態電池,該技術相比傳統鋰離子電池具有更低起火風險和更優高溫適應性,計劃2026年實現樣品出貨。這種新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寬溫域運行等特性,不僅可替代現有液態電池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還將拓展至低空飛行器、機器人等新興市場。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2024年下半年以來固態電池技術突破頻繁,帶動鋰電板塊整體估值回升。在政策扶持和新興應用場景需求釋放的雙重推動下,產業化進程可能提前。當前初代全固態電池材料體系已基本確定,材料性能和設備工藝接近量產標準,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進入設備與材料供應商定點關鍵期。
A股市場中,多家企業布局固態電池領域。天賜材料重點研發硫化物和氧化物體系固態電解質,其中硫化物路線已進入中試階段;欣旺達固態電池研發取得進展,正在探索商業化路徑;聯贏激光為頭部電池企業提供固態電池中試線和量產裝配線,寧德時代等重要客戶已采用其生產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