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行業正經歷新一輪戰略調整,多家龍頭企業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尋求突破。其中,以“男人衣柜”形象深入人心的海瀾之家,近日宣布啟動H股上市計劃,擬通過香港資本市場融資加速全球化布局。這一動作被視為傳統服裝企業應對行業周期性挑戰的重要嘗試。
行業數據顯示,近年來服裝企業普遍面臨主業增長乏力困境。以七匹狼為例,其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1.6億元凈利潤中僅2800萬元來自服裝業務,投資收益占比超過八成。另一家男裝企業九牧王也呈現類似特征,主業利潤貢獻持續萎縮。這種“實業虛化”現象折射出行業轉型的迫切性。
海瀾之家的轉型路徑具有典型性。自2020年周立宸接替父親周建平出任董事長后,企業啟動多維度變革:品牌矩陣從單一男裝擴展至女裝OVV、童裝英氏等六大品類,同時獲得奧地利運動品牌HEAD中國區授權,并獨家代理阿迪達斯FCC系列產品。職業裝定制業務“海瀾團購”與京東奧萊項目的推進,顯示出企業向全品類、全渠道轉型的決心。
財務數據顯示轉型成效尚未充分顯現。2021-2024年間,公司營收在201億至215億元區間波動,凈利潤最高達29.52億元但穩定性不足。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73%至115.66億元,凈利潤卻下滑3.42%至15.8億元。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存貨規模,從2020年的74.16億元攀升至2024年的119.9億元,存貨周轉壓力持續加大。
資本市場表現方面,周立宸掌舵期間公司股價累計上漲45%,在同業中處于中等水平。但管理層顯然不滿足于此,此次H股上市計劃明確提出三大目標:強化海外業務資本支持、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構建多元化融資平臺。公司計劃將募集資金重點投向東南亞市場深耕及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
海外業務布局已初見端倪。自2017年啟動國際化戰略以來,海瀾之家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開設111家門店,2025年計劃進入澳大利亞市場。針對不同區域消費者需求,企業采取差異化產品策略,門店設計融入國際美學元素,并通過本地KOL合作提升品牌認知度。盡管海外營收占比從2022年的1.2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3%,但規模效應尚未形成。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服裝企業國際化面臨雙重考驗:既要通過資本運作獲取資源,又需具備跨國運營能力。對比安踏收購亞瑪芬集團、雅戈爾15.3億元收購法國兒童品牌Bonpoint的案例,海瀾之家在并購經驗與品牌組合上仍有提升空間。不過其港股上市先發優勢明顯,若能有效整合海外資源,或可突破當前增長瓶頸。
當前服裝產業呈現明顯分層趨勢,需求端出現消費分級,供給端強調精準運營,渠道端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戰略定力至關重要。海瀾之家創始人周建平雖已退居二線,但其家族仍持有10.48%股份,按最新市值計算達33億元。這種股權結構為轉型提供了穩定基礎。
隨著H股上市進程推進,海瀾之家將面臨資本市場更嚴格的審視。其能否通過國際化戰略重構增長邏輯,既取決于海外市場的拓展成效,也依賴于國內主業的效率提升。在行業深度調整期,這家老牌服裝企業的轉型嘗試,或將為同業提供重要參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