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妝產業資本在2025年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頭部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加速產業升級,形成以科技、內容與全球化為核心的三條戰略主線。據統計,今年前9個月國內美妝行業完成13筆重大投資,累計金額超55億元,占全行業資本流動的近六成。這一數據背后,折射出中國美妝企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遷的深層轉變。
9月兩起標志性投資引發行業震動:華熙生物通過香港子公司斥資1.38億港元入股圣諾醫藥,布局小核酸藥物領域;珀萊雅獨家投資花知曉B輪融資,構建"供應鏈+渠道+內容"生態體系。這兩筆交易揭示出雙重戰略方向——前沿技術賦能醫美賽道,內容化運營重塑品牌生態。華熙生物明確表示,圣諾醫藥的PNP遞送技術平臺具有全球領先性,其靶向遞送能力為醫美產品開發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技術驅動型投資呈現爆發式增長,成為資本布局的核心戰場。今年前三季度的融資項目中,再生醫學、RNA技術、合成生物等領域占比超過70%。巨子生物與孩子王聯合收購絲域實業,鐘睒睒執掌的養生堂34億元投資錦波生物,均指向生物科技與醫美交叉領域。某產業投資人透露:"現在企業咨詢最多的不是新品牌,而是合成生物、功能蛋白等前沿技術,這些方向已成為資本爭奪的制高點。"
在品牌并購領域,資本運作呈現精準補位的特征。橘宜集團收購百植萃完善功效護膚布局,USHOPAL納入法國PAYOT強化高端市場定位,均體現出通過資本實現品類短板快速突破的策略。珀萊雅的投資邏輯更具代表性,其"雙十戰略"下的全球化布局中,花知曉的海外營收過億、覆蓋12個國家的渠道網絡,成為品牌出海的重要支點。
對比國際巨頭,中國美妝資本的運作模式顯現獨特路徑。歐萊雅集團前9個月完成8筆投資,涵蓋英國Medik8、美國ColorWow等成熟品牌,同時布局生成式AI、環保包裝等科技領域;聯合利華通過收購Minimalist、Wild等品牌強化細分市場。但差異在于,國際資本更傾向直接并購成熟品牌,而中國企業側重戰略參股與技術協同,形成"技術嫁接+生態共建"的創新模式。
這種轉變正在重塑產業競爭格局。資本密集注入推動行業門檻顯著提升,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但同時也為研發型、內容型品牌創造發展機遇。某投資機構負責人指出:"現在評估品牌不僅看短期收益,更關注其技術壁壘和全球化潛力,這種導向促使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技術賽道呈現明顯梯隊分化。圣諾醫藥作為小核酸藥物領域的標桿企業,其PNP平臺實現非肝臟組織靶向遞送的技術突破,盡管目前尚未產生銷售收入,但華熙生物仍給予高度估值。類似案例中,歐萊雅收購的Lactobio、Abolis等生物科技公司,均體現出頭部企業對前沿技術的前瞻布局。這種趨勢下,技術儲備能力正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國資本展現出獨特優勢。花知曉在日本、北美等市場的成功運營,為珀萊雅提供了現成的海外渠道網絡;USHOPAL通過收購法國品牌,快速切入高端功效護膚市場。這種"資本+品牌+技術"的三維聯動模式,正在打破傳統美妝企業的擴張路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發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