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中的機器人板塊在2025年7月23日展現了動態的行情。盡管機器人ETF(代碼159770)當天輕微下滑0.55%,其交易量卻突破了7000萬元大關,這一數據反映了投資者對于機器人技術領域的濃厚興趣與積極投入。
值得關注的是,人形機器人產業近期出現了顯著的成長跡象。根據Wind數據的統計,該ETF在短短兩日內吸引了超過1.2億元的資金凈流入,其流通份額和規模均刷新了歷史記錄,分別達到68.48億份和62.65億元。該ETF與中證機器人指數緊密相連,覆蓋了制造業、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多個關鍵領域,其中匯川技術、科大訊飛、石頭科技等成為其重要的成分股。與此同時,中國移動宣布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中標人形雙足機器人的代工服務項目,此項目規模之大,堪稱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里程碑事件,進一步預示著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步伐的加快。
從宏觀經濟數據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勢頭強勁。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信息顯示,2025年5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高達6.91萬臺,同比增長35.5%;而在1至5月期間,總產量累計達到28.72萬臺,同比增長32%。海關總署的數據也表明,我國在2024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工業機器人出口國,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再增61.5%。這些數據無疑證明了我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正持續提升。
人形機器人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挑戰。上海證券指出,近期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產業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動,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加入,國內的車企與科技巨頭紛紛加大對具身智能的投入。與此同時,海外企業如特斯拉、1X和FigureAI等也在加速推進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量產。隨著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企業的崛起,通用機器人大模型的發展為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整個行業呈現出多元化、競爭激烈的態勢。
華龍證券的分析則指出,盡管近期市場指數有所反彈,但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依然穩固,正處于“技術革新→成本降低→應用場景拓展”的關鍵周期。這一趨勢有望成為2025年的核心投資領域,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從研發走向市場。
隨著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鏈的日益完善,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前景備受期待。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在哪些具體場景中實現突破性進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