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國內汽車市場中,“0公里二手車”這一概念引發了廣泛討論。這一看似矛盾的名詞組合,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惑:二手車理應是有行駛里程的,那“0公里”的二手車究竟是何方神圣?
實際上,“0公里二手車”并非新鮮事物,在國內汽車市場已存在一段時間。這類車輛通常指的是那些剛出廠不久、甚至還未正式上路的新車,卻因種種原因被登記為二手車進行銷售。在二手車銷售平臺上,可以輕松找到里程數顯示僅為0.01萬公里左右的車輛,它們無論是外觀、內飾還是零部件,都幾乎與全新車無異。
對于消費者而言,“0公里二手車”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價格優勢。以某款車型為例,新車含稅落地價約為10萬元,而其“0公里二手版本”則僅需不到7萬元即可購得。價格上的巨大差異,使得這類車輛對消費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然而,盡管“0公里二手車”對消費者看似友好,但在車企眼中,這一現象卻備受詬病。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當前市場上存在一種怪象,即車輛上完牌照后即被視為已注冊銷售,但實際上又流回到了二手車商手中。他批評這種行為破壞了汽車市場的規則。
極氪汽車也公開發表聲明,堅決反對銷售“0公里二手車”等破壞行業秩序的行為。車企們的共同抵制,無疑揭示了這一現象的復雜性和敏感性。
那么,“0公里二手車”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其背后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一方面,新車與二手車的稅費成本存在顯著差異。新車需要繳納10%的購置稅,而二手車則只需繳納0.5%的增值稅。這一差異使得二手車商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收購新車并進行銷售。
另一方面,經銷商為了沖銷量數據、獲取更多的車企返利,也會將新車以“0公里二手車”的形式低價出售給二手車商。這種操作看似形成了一個多贏的局面:車商能夠賺取差價,消費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新車,車企則能夠提升銷量、減少庫存積壓。
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0公里二手車”真的值得購買嗎?答案并非絕對。盡管這類車輛在價格上具有優勢,但它們往往失去了新車所享有的首任車主權益。例如,一些車企為首任車主提供終身質保、免費充電等專屬權益,但這些權益在“0公里二手車”上通常無法得到保障。
“0公里二手車”的泛濫也引發了車企的擔憂。這種低價“全新車”不僅沖擊了新上市新車的銷量,也對傳統二手車市場造成了影響。車企們認為,這種行為是市場競爭過于激烈的畸形產物,本質上是為了消化庫存、提高銷量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二手車市場中,“登記日期≤3個月、里程數≤50公里”的車輛占比已達12.7%,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超過60%。這意味著,在去年的二手新能源車中,有近五分之一是“0公里二手車”。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凸顯了車企、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的復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