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大硅谷片區合肥中科科樂新材料有限公司實驗室里,控制屏前的包京安,目光緊盯跳動的參數。他的雙手,調控著具有特定性能新材料的合成命脈,溫度、壓力、攪拌速率……每一項細微的調整,都關乎能否將實驗室的新材料配方,穩定轉化為批量化生產的“中國制造”。
“聚合工藝工程師不是‘工藝的執行者’,而是‘工藝的創新者’。”談及職業內核,包京安形象地介紹道,作為公司研發主管,也是一名聚合工藝工程師,他的工作使命,就是設計、優化并保障高性能工程塑料的生產工藝,為突破海外技術壟斷鍛造關鍵鑰匙。
應用化學專業出身的包京安,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研發工程師。“研發工作充滿趣味,能讓人在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中突破自我,這種挑戰未知的過程深深吸引著我。”他坦言。
聚合工藝工程師包京安
在邁入職場的關鍵階段,“科大硅谷”提供的全方位支持成為了包京安的堅實后盾:“從‘求職幫扶’到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科大硅谷全鏈條的支持讓我在求職時感受到了踏實與可靠,為職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加入中科科樂后,包京安與團隊逐步發生“化學反應”的同時,自己也觸摸到了職業更深層的價值:“在高端聚烯烴領域,國內長期依賴進口,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推動‘實驗室配方’轉化為‘穩定量產工藝’,實現高端材料的國產替代。”
聚合工藝的精密性超乎想象,可謂是在化學反應中“走鋼絲”。
“日常工作中,除了實時監控反應裝置關鍵參數外,還要動態調整工藝方案。”談及工作日常,包京安如數家珍。
“也要分析工藝參數,提升反應轉化率,實現生產效能的最大化。還要評估篩選適配的最優催化劑,并推動技術轉化及工藝標準化建設。”
這背后要求工程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動手能力、敏銳的問題診斷力、工藝優化思維以及高效的溝通協作。包京安強調:“很多問題的解決依賴‘歷史經驗庫’,在處理突發狀況中積累的判斷,會成為職業生涯中越來越珍貴的‘隱形資產’。”當親手優化的工藝穩定產出性能達標的高端材料,那種“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參與感,帶來強烈的職業成就感”。
太陽能電池封裝用聚烯烴膠膜
小到醫療器械、手機外殼,大到新能源汽車、航天器件,當前,高性能工程塑料需求爆發式增長。所以在包京安眼中,聚合工藝工程師正站在新材料產業的風口上:“尤其是在公司所在的科大硅谷片區,這里依托各大高校的科研底蘊,吸引越來越多新材料企業聚集,形成創新生態圈。”
對于未來,包京安有清晰的方向:“要吃透工藝的核心機理,也要緊跟行業前沿的技術動態;要錘煉解決復雜問題的硬實力,也要培養技術成果轉化的系統思維。”他說,期待自己能在這條充滿挑戰與可能的道路上,不斷解鎖新的技能,最終在研發領域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
堅定了前行路,包京安也鼓勵后來者:“這條路充滿挑戰,但請別被這些艱難困住腳步。研發的魅力,本就藏在‘試錯 — 調整 — 再突破’的循環里,要帶著 ‘不畏懼難’ 的韌勁,勇往直前闖下去。”(記者 孟一凡)
緊盯反應過程,動態調整關鍵參數,對催化劑進行定制化工藝適配,確保生產全程高效穩定。
深挖工藝參數與反應效率的內在聯系,通過創新方案設計與驗證,突破轉化率瓶頸,最大化提升生產效能。
系統評估不同催化劑性能,在統一工藝框架下精準篩選最優型號,為反應結果提供核心驅動力。
高效聯動研發、生產、質量部門,推動技術落地;主導工藝文檔編制與標準化體系建設,為生產流程提供清晰、可靠的規范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