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杠桿游戲!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697篇原創
一場關于流量、算法與權力的高階博弈正在攜程與商家之間展開。
據公開報道,7月10日,鄭州十余家酒店商戶聯名舉報,直指攜程“調價助手”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修改房價、取消優惠。
這看似老生常談的“大數據殺熟”2.0,實則撕開了中國在線旅游行業(OTA)最隱秘的一道裂縫——
當平臺掌握流量、算法與定價權的“三位一體”,酒店商家是否正在淪為數字時代的“佃農”?消費者是否正在經歷一場溫水煮青蛙式的價格重構?
01
所謂“調價助手”,是內置于攜程平臺商家版后臺的一個程序,其設計初衷是定期掃描其他在線平臺同款酒店的產品價格,以便監測平臺當前產品價格是否比競品平臺的價格更低,從而幫助酒店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價格優勢。
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這一工具卻似乎變了味。
多位酒店商家向媒體反映,攜程“調價助手” 通過后臺系統自動掃描競品平臺價格后,會自動強制修改并下調酒店的房間定價,平臺追價成了“單向綁架”。
有酒店商家透露,“基本每天都會有調價的情況,因素很多,比如我們自己沒有提前調整價格或者活動到期等多項原因,但基本上每天會有一次自動調價。最夸張的一天,系統自動調價超過5次。”
這種頻繁且強制的調價行為,嚴重打亂了酒店原有的定價體系和經營節奏。
更讓商家們感到無奈的是,“調價助手”的關閉流程似乎形同虛設。盡管后臺提供了關閉選項,但最終需要業務經理審核通過。
不少商家反映,在關閉“調價助手”后,相關功能仍會“悄悄重啟”。江蘇南通某酒店店長戴先生提到,“這就需要商家自己多留意,部分不懂的商家可能就是調價助手一直處于開啟狀態,所以價格會根據周邊市場或業務需求進行變動”。
至于平臺追價調整的幅度,一般是“追到持平甚至更低”,而這一“追價”的過程完全不需要經過商家同意。
貴陽某經濟型酒店負責人王先生坦言,“調價助手存在起碼有四五年了,平臺競爭越激烈,商家遇到的問題就越多。”
他經營的兩家酒店分別有118 間和51間客房,掛牌價在80到150元之間。自與攜程平臺合作以來,“調價助手”幾乎每日觸發價格變動。
他還指出,“各個平臺基本有類似的功能,但攜程平臺的調價不會跟你商量?!?/p>
另外蜜妹看到,這兩天在黑貓投訴平臺以“攜程調價助手”為關鍵詞檢索,共有110條投訴結果,此前有媒體6月末報道時上述投訴更多,有280多條。其中多條投訴提到,“調價助手”存在未經商家同意開通、并在商家要求關閉后又反復開關的情況。
02
對于攜程“調價助手”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法律界人士也紛紛發表看法。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享有自主制定屬于市場調節的價格的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五條,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以及技術等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在平臺內的交易、交易價格以及與其他經營者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或者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
由此可見,從法律層面來看,攜程“調價助手”的行為恐怕存在諸多涉嫌違法違規之處。平臺用技術之名,悄然架空了法律賦予經營者的自主定價權。
隨著事件不斷發酵,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于7月9日介入調查,并前往涉事酒店實地走訪,了解相關情況。這一事件的法律定性與平臺責任劃分,正等待進一步明確。
03
當酒店為10元差價焦頭爛額時,攜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總營收138億元,凈利潤43億元,毛利率高達81%。其中住宿預訂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23%,成為最賺錢的業務板塊。
這次鄭州事件中,盡管多家酒店舉報,卻沒有一家提到要真正關閉攜程渠道。就是因為攜程目前在OTA市場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
平臺構建的“流量護城河”已成商家命脈,而攜程的等級體系將流量分配與價格服從掛鉤——不接受調價或獨家合作,就會被降權甚至下架。技術手段與壟斷地位結合,商家便陷入“離不開、惹不起”的境地。
當平臺長成巨人,它的算法應為誰服務?這樣來看,作為巨人的攜程,改動的不僅是10元房價,更是商業文明的底線。
實際上蜜妹看到,攜程并非沒有轉型籌碼。
財報顯示其2025年1季度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60%,占比突破14%。此外技術方面持續投入,利用AI優化運營效率。這些本可成為良性增長引擎。
當Trip.com能為入境游客提供多種支付方式、全球數百家景區多語言服務時,展現的是其通過體驗創新而非價格控制獲取競爭力的格局。
這種“向上競爭”模式,才是破除零和博弈的關鍵。
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本 文未注明圖片均來自于公開披露,特此說明和感謝!
聯系請加微信alioyer(備注:閨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