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一屆上海車展期間,汽車行業關于智能駕駛的營銷風向發生了顯著變化。曾經熱炒的“智駕”概念,如今被眾多車企和供應商更謹慎地稱為“智能輔助駕駛”。這一轉變不僅體現在車企的宣傳物料上,更深入到銷售人員的日常交流中。
車展前夕,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的會議強調了汽車生產企業需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并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夸大和虛假宣傳。這一監管動向,無疑為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發展定下了更為規范的基調。
過去兩年中,國內汽車行業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營銷不乏夸大之詞,諸如“在車內干啥都可以”、“全程零接管”等宣傳語層出不窮。然而,隨著小米SU7事故的發生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強,車企們開始紛紛調整營銷策略。
在本屆車展上,上汽集團宣傳智己汽車時,特意強調了其智能輔助駕駛的全棧量產能力,并明確使用了“輔助”字眼。同樣,華為在發布ADS 4方案時,也著重強調了其智能輔助駕駛的屬性,并與多家車企共同發布了“安全智能駕駛倡議”。
一汽豐田在新車bZ5的發布會上,也直接指出了其安全智能駕駛輔助新方案的發布。廣汽集團、長城汽車等車企同樣在車展期間多次提及智能輔助駕駛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車企們不僅改變了營銷話術,還更加注重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安全性。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在魏牌全新高山發布會上強調,輔助駕駛應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并非為了代替人,而是守護用戶。理想汽車也在其L6智能煥新版發布會上,將輔助駕駛的最大價值歸結為安全。
供應商方面,輕舟智航發布的城市NOA解決方案也被定義為“高階輔助駕駛方案”,并著重強調了安全智駕的重要性。小鵬汽車宣布將開啟行業首個“AI智能輔助駕駛安全訓練營”,旨在提升用戶對于輔助駕駛功能邊界的認識和安全意識。
在車展現場,銷售人員對于智能輔助駕駛的描述也變得更為謹慎。他們普遍使用“輔助駕駛”、“L2級”等字眼,并提醒消費者在使用時務必注意行車安全,手不能離開方向盤,不能走神或睡覺。
賽力斯汽車則通過用戶數據來宣傳其智能駕駛輔助技術的安全性。截至今年4月20日,問界用戶智能輔助駕駛總里程已超過20億公里,智能輔助駕駛激活用戶占比超過74%。這些數據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直觀的安全保障。
整體來看,在監管部門的約束下,汽車行業對于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宣傳已快速降溫并轉向。與過度甚至虛假宣傳相比,整車安全性開始重新受到車企的重視。此次上海車展上,各車企紛紛將安全作為重點進行傳播,以期在消費者心中樹立更為可靠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