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鋰礦概念板塊近期表現強勁,多只成分股漲幅顯著。融捷股份、金圓股份雙雙漲停,永杉鋰業上漲6.26%,天齊鋰業、鹽湖股份漲幅均超過5%。此次行情啟動與碳酸鋰期貨價格走強密切相關,早盤該品種漲幅突破4%,成為帶動板塊上行的重要推手。
國投期貨最新研報顯示,下游材料企業生產熱情高漲,約20家磷酸鐵鋰生產企業已實現滿負荷運轉。這種生產端的積極態勢預計將持續至年末,主要得益于動力電池企業訂單量大幅增長。庫存數據進一步印證市場熱度:全產業鏈庫存總量下降3400噸至12萬噸,其中冶煉端庫存減少2500噸,下游企業庫存消耗3200噸,僅貿易環節庫存增加2200噸。這種結構性變化反映出產品正加速從上游向終端流動。
作為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磷酸鐵鋰的產能利用率直接映射出下游市場需求強度。當前行業高開工率與新能源汽車、儲能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形成共振。據權威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需求量將達580GWh,占全球總量的76%,市場規模突破7800億元。動力電池領域貢獻主要增量,預計全球需求量達1100GWh,其中中國市場占比超過70%,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2%成為關鍵驅動力。
儲能市場同樣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擴大,配套儲能系統需求激增。鋰離子電池憑借技術優勢占據儲能市場主導地位,2025年全球儲能電池需求預計在500-580GWh區間,同比增長50%-70%。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312.4GWh,占國內電池總出貨量的22.7%。消費電子領域雖增速放緩,但AR/VR等新興設備帶動高端電池需求增長35%。
庫存結構的動態變化釋放出積極信號。冶煉廠庫存持續下降表明上游產能順利消化,下游庫存減少印證終端需求旺盛,貿易商增倉則反映市場對價格走強的預期。這種多環節庫存聯動下降的局面,在近年來較為罕見。國泰海通證券分析指出,當前市場處于短期景氣周期與長期產業變革的交匯點,具備資源掌控力和客戶綁定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
資源端競爭格局逐漸清晰。天齊鋰業通過控股格林布什鋰礦和參股SQM公司,掌握超過1600萬噸LCE資源,資源品位位居全球前列。贛鋒鋰業以2332萬噸LCE的權益儲量領跑國內,海外項目遍布非洲、南美等資源富集區。中礦資源依托津巴布韋Bikita礦和加拿大Tanco礦,構建起穩定的海外供應體系。這些企業通過全球化布局和資源整合,構建起較強的成本優勢。
材料環節的競爭焦點轉向客戶綁定。湖南裕能連續四年保持市占率第一,與寧德時代、比亞迪形成深度合作,客戶集中度接近90%。其規劃產能達92.32萬噸,可充分保障核心客戶供應。德方納米通過合資建廠鞏固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的合作關系,穩定獲取行業頭部訂單。萬潤新能則與寧德時代簽訂長達六年的供貨協議,約定供應磷酸鐵鋰產品132.31萬噸,這種長期綁定模式為其贏得穩定的市場份額。這些企業通過技術迭代和產能擴張,在儲能材料領域建立起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