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平泉市的標準化菇棚前,慶元籍菇農吳爐貴望著排列整齊的菌棒感慨萬千:“家鄉銀行不僅帶來了種菇技術,更讓我們在千里之外有了金融依靠。”他提到的“家鄉銀行”,是浙江稠州商業銀行麗水慶元支行。這家扎根浙西南山區十二載的金融機構,正將服務香菇產業的成熟經驗,通過跨域金融賦能的方式,在華北大地書寫新的篇章。
作為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發源地,慶元縣擁有近千年香菇栽培史。稠州銀行慶元支行自成立以來,始終深耕香菇產業鏈,從百山祖的深山菇棚到會溪鎮的智能工廠,服務足跡遍布全縣主要產菇區域。通過“金融+產業”的深度融合,該行創新推出“深入產業鏈、服務到菇棚”的特色模式,累計為當地菇農提供超2億元信貸支持,見證了慶元香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當產業轉移的浪潮涌向北方,平泉市憑借年均氣溫7.3℃的獨特氣候優勢,與慶元形成完美互補。這里夏季涼爽的氣候條件,恰好彌補了慶元夏季高溫無法出菇的短板。據統計,目前已有3000余名慶元菇農在平泉創業,形成覆蓋菌棒生產、種植管理、技術指導的全產業鏈技術團隊,推動當地食用菌年種植規模突破7億棒,與慶元形成“南菇北移”的產業新格局。
面對異地創業面臨的資金瓶頸,稠州銀行迅速組建跨省服務專班。服務團隊深入平泉臺頭山鎮、臥龍鎮等食用菌核心產區,創新推出“安心貸”產品。這款免抵押、純信用的金融產品,專門針對菌棒采購、棚室建設等前期投入大的痛點設計,最高授信額度達50萬元。截至目前,已為120戶慶元籍菇農提供超5000萬元資金支持,讓“他鄉創業”變為“安心安業”。
在服務種植端的同時,該行將目光投向產業鏈下游的收購環節。針對平泉香菇鮮品出口占全國40%、遠銷30余國的特點,銀行建立“商戶白名單”制度,根據交易流水和信用記錄為收購商核定專屬額度。配套推出的“收購貸”產品,通過科技賦能實現線上申貸、隨借隨還,有效解決收購季資金周轉難題。常年對接京津冀市場的收購商夏付濤表示:“現在能現款收購優質菇,既穩定了菇農信心,也保障了出口品質。”
從菌棒生產到跨境銷售,稠州銀行在平泉構建起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通過設立臨時服務點、開展移動金融車上門服務等方式,將銀行柜臺搬到菇棚門口。數據顯示,該行在平泉的金融服務已覆蓋產業鏈客戶120戶,帶動就業超5000人。這種“慶元經驗+平泉實踐”的創新模式,不僅為區域協調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更探索出普惠金融跨域服務的新路徑。
“有了家鄉銀行的支持,我們在平泉的創業路走得更穩了。”慶元菇農李水松的話道出了眾多創業者的心聲。這場跨越1500公里的金融接力,正在書寫著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故事,讓香菇產業的芬芳飄得更遠、更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