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的“老冤家”杰夫·貝索斯與埃隆·馬斯克,近日因AI領域的新動向再次引發關注。貝索斯宣布重返科技創業一線,推出名為“普羅米修斯計劃”的物理AI項目,而馬斯克則以“Copycat(跟屁蟲)”的尖銳評價回應,將這場持續二十年的互懟推向新焦點。
貝索斯的普羅米修斯計劃堪稱“史上最壕創業”。據披露,該項目啟動資金高達62億美元,其中貝索斯個人投入占比顯著。資金到位后,硅谷掀起一場“人才爭奪戰”,近百名來自OpenAI、谷歌DeepMind和meta的頂尖研究員被招攬麾下。這些科研精英的加入,為項目奠定了技術基石。
與傳統AI局限于虛擬世界不同,普羅米修斯的目標是讓AI“落地”。當前主流AI通過學習文本、圖像生成內容,卻缺乏對物理世界的真實感知。例如,ChatGPT能設計飛機機翼的理論方案,卻無法理解不同材料在風洞中的實際表現。貝索斯計劃通過建設超大型自動化實驗室,讓AI像科學家一樣自主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結果并優化方案。機器人將24小時不間斷進行物理、化學和工程測試,覆蓋航空航天、汽車工程、計算機硬件制造等核心領域。在航空領域,AI可運行數千次風洞模擬以優化機翼形狀;在汽車制造中,AI能規劃產線機器人的協作流程。
為把控技術方向,貝索斯選擇維克·巴賈杰作為聯合CEO。這位跨界科學家擁有物理和化學學術背景,曾是谷歌X實驗室核心成員,參與過無人機送貨項目Wing和自動駕駛項目Waymo的早期開發,還創立了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公司Verily。其豐富的跨界經驗,被視為項目技術落地的關鍵保障。
馬斯克的質疑并非毫無緣由。近年來,他多次強調特斯拉已轉型為AI與機器人公司,而貝索斯此次布局物理AI和機器人領域,在他看來有“抄襲”之嫌。兩人的恩怨可追溯至2004年的首次會面,當時便因理念不合不歡而散。此后,從NASA發射臺爭奪到專利官司,從衛星項目到登月合同,沖突不斷升級。2019年亞馬遜宣布衛星項目Project Kuiper時,馬斯克曾以“Copycat”嘲諷,指責其模仿SpaceX的Starlink;同年貝索斯發布“藍月”月球著陸器,馬斯克又通過P圖將其惡搞為“Blue Balls”;2020年亞馬遜收購自動駕駛公司Zoox后,馬斯克再次發推稱貝索斯為“跟屁蟲”。
盡管互懟不斷,兩人在技術成就面前仍展現出一定風度。當地時間11月13日,貝索斯旗下藍色起源的新格倫號重型火箭成功發射并回收第一級助推器,馬斯克在社交平臺送上祝福。這一舉動,為這場持續多年的“口水戰”增添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