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溫和形象示人的小米創始人雷軍,近日在社交媒體上連續發布多條動態,一改往日親切隨和的姿態,以較為強硬的語氣回應了近期圍繞小米汽車的諸多爭議。此次回應主要聚焦于此前外界對其關于汽車安全、設計理念等言論的誤解與斷章取義。

雷軍特意將此前發布的相關微博截圖重新發布,以此自證清白。他明確指出,網上流傳的諸如“顏值是第一位的”等言論,均是對他原話的斷章取義。他強調,希望大家能夠完整理解他的表述,而非僅截取部分內容來解讀。
隨著爭議的發酵,部分極端網友甚至將攻擊目標從小米汽車擴大到了小米車主身上。這一行為引發了廣泛關注,許多網友認為,對汽車產品的爭議不應牽連無辜的車主。面對這種情況,雷軍選擇站出來,通過發布過往言論截圖的方式,對網上的攻擊進行回應,試圖以此平息爭議,讓討論回歸理性。
雷軍此舉的目的十分明確,他希望在關于小米汽車的討論中,理性能夠占據主導,專業能夠得到尊重。他呼吁大家避免斷章取義,要全面、客觀地理解他所說的話。然而,他的回應卻引發了部分黑子的新一輪嘲諷。這些黑子聲稱雷軍“急了”,認為老板親自出面回應就意味著已經處于下風,甚至表示一旦某件事需要老板親自回應,就代表已經輸了。
這種“回應是錯,不回應也是錯”的邏輯令人費解。若雷軍不回應,便會被視為默認了網上的不實言論;而一旦回應,又會被指責為“輸了”。這種雙標的態度,無疑是對理性討論的嚴重干擾。

事實上,自小米汽車開始交付以來,無論是SU7還是YU7,都獲得了車主的高度認可。然而,一些非車主卻在網絡上對小米汽車進行各種攻擊、抹黑和吐槽,甚至對車主進行謾罵。這種行為不僅缺乏理性,也違背了基本的道德準則。
一輛汽車的好壞,最終應由市場和消費者來評判。目前,小米汽車的累計交付量已達45萬輛,在所有新勢力品牌中增長速度最快。這一數據是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充分證明了小米汽車的市場認可度。在事實面前,任何無端的攻擊和抹黑都顯得蒼白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