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募FOF三季報的持續披露,市場發現其指數化配置特征愈發顯著。截至10月25日披露的數據顯示,部分FOF前十大重倉基金中ETF占比高達90%,主動管理型基金幾乎退出核心持倉。從寬基指數到商品、債券等細分品類,ETF已成為FOF構建組合的重要工具。
建信福澤裕泰混合FOF三季報顯示,其前兩大重倉基金均為指數產品,其中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QDII)位居榜首,國泰黃金ETF位列第四。同期披露的萬家優選積極三個月持有FOF則將30%的重倉資金配置于ETF,涵蓋港股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及科創芯片等主題。更極端的案例出現在同泰優選配置3個月持有混合FOF,其十大重倉基金中僅1只為非ETF產品,覆蓋寬基、債券、機器人主題及商品等多個領域。
普通指數基金同樣受到青睞。中歐盈選穩健6個月持有期混合FOF將六成重倉資金投入指數產品,除ETF外還配置了國開行、農發行債券指數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已有90.73%的公募FOF配置ETF,至2025年二季度末FOF重倉ETF的市值占比達9.2%。全市場近50只FOF將ETF作為第一大重倉品種,其中興證全球、中歐旗下產品持倉規模超1億份。
產品創新與需求增長形成雙向驅動。2025年新成立的7只"多元配置"FOF均在投資范圍中明確納入指數基金,如浦銀安盛盈豐多元配置3個月持有期混合FOF,其權益投資策略同時覆蓋主動與被動產品。ETF-FOF作為新興品類發展迅猛,年內已有近20只產品申報,其中7只為9月后提交。這類產品要求80%以上非現金資產投資ETF,興證全球盈豐多元配置三個月持有(ETF-FOF)等已成立產品采取"60%-95%權益倉位+不低于80%基金投資+其中80%為ETF"的配置框架。
機構配置需求成為重要推手。北京某債券基金經理透露,理財資金等機構投資者正加大指數產品配置力度,帶動債券ETF規模年內增長超5000億元。截至10月24日,全市場債券ETF規模突破6800億元,30只產品規模超百億元。該人士指出,債券ETF的擴容與機構投資者追求透明化、低成本配置的需求密切相關。
指數化浪潮對FOF管理提出新挑戰。深圳某FOF基金經理通過增配納斯達克ETF表達對中美AI板塊的配置觀點,認為指數工具可有效提升資產配置效率。但多位從業者提醒,隨著ETF品類擴展至商品、黃金、海外等領域,管理者需具備跨市場基準構建能力、套利機會捕捉能力及動態再平衡能力。滬上基金經理特別指出,QDII折溢價套利、網下IPO參與及大宗交易等策略將成為差異化的關鍵。
行業也面臨現實考驗。北京某FOF管理人坦言,當前市場環境下資產輪動策略有效性下降,部分ETF存在流動性不足、跟蹤誤差較大等問題。隨著ETF-FOF產品數量增加,同質化競爭壓力顯現,策略創新與精細化運作成為突圍方向。數據顯示,已成立的ETF-FOF產品覆蓋權益、債券等多資產類別,顯示機構正通過差異化定位尋求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