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2屆中國國際廣告節與第34屆亞洲廣告大會聯合舉辦的行業論壇上,由四度傳播研究院與國家廣告研究院聯合研發的《汽車品牌發展影響力指數》正式發布,同時啟動了旨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汽車“品牌向上”計劃。該計劃由修宇博士在論壇現場宣布,旨在通過科學評價體系與行業行動,破解當前汽車市場面臨的營銷亂象與品牌發展瓶頸。

針對行業存在的虛假宣傳與無底線營銷問題,修宇博士提出明確呼吁:需劃定兩條紅線,一是嚴懲背離事實的流量炒作行為,二是鼓勵具有情感共鳴與社會責任感的品牌傳播。他指出,學術機構應承擔雙重責任,既要為企業提供量化品牌發展力的科學工具,也要為消費者構建分辨品牌優劣的評估體系,推動營銷回歸真實價值本質。
支撐這一倡議的,是四度傳播研究院長達十年的數據積累。自2015年起,該機構持續監測汽車行業傳播數據,僅2023年1月至2025年9月間,就抓取分析全網26.22億條數據,覆蓋73個品牌、1139款新車及1466人次車企高管。基于這些數據,研究院形成了“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品牌/車型全網畫像法”等研究方法,并發布累計近80萬字的行業藍皮書,為品牌營銷提供實證指導。
作為“品牌向上”計劃的核心抓手,兩大支撐體系同步啟動。其一,構建《中國汽車品牌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建設指引》,通過多輪專家研討明確統一評價標準,為車企提供品牌建設路徑;其二,發起“品牌發展力提升行動”,定期發布行業研究報告與影響力榜單,并為車企定制專屬診斷報告,聯合頒發品牌發展力認證證書,強化企業品牌公信力。
與計劃同步發布的“中國汽車品牌發展影響力指數”,依托海量數據與專業評價方法,揭示了當前行業三大特征。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行業正面聲量占比首次跌破90%,輿情環境惡化。這一現象源于三方面: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導致消費抱怨增加,行業降價潮與造車新勢力倒閉危機削弱消費者信任,以及品牌間無序競爭加劇負面氛圍。

在品牌屬性對比中,中國品牌雖在聲量與互動量上分別達到合資品牌的177%與3.99倍,但負面信息占比超合資品牌4.32%。這一矛盾現象,既源于中國品牌在技術研發與營銷策略上的進步,也暴露出過度宣傳、企業間“口水戰”等引發的信任危機。新能源汽車領域則呈現“高關注低滿意”特征,其聲量達傳統能源汽車3.1倍,但價格維度因行業價格戰導致消費者對性價比產生疑慮,滿意度持續走低。
修宇博士在論壇中強調,無底線營銷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毒瘤”,破解內卷的關鍵在于推動品牌向上。未來,國家廣告研究院與四度傳播研究院將以“品牌向上”計劃與影響力指數為抓手,倡導負責任的溫度營銷,助力中國汽車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塑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