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這座以制造業聞名的城區,正因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滲透煥發新的生機。當榮耀將全球開發者大會與AI終端生態大會選址于此,三年前獨立后首場MagicOS開發者大會的場景仿佛在同一個空間重疊——同樣的地點,不同的時間節點,見證著企業與區域共同成長的軌跡。
坪山與榮耀的契合并非偶然。2016-2017年完成行政區劃調整后,這座年輕城區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核心定位,與榮耀主攻的智能終端制造形成天然呼應。2021年底,榮耀智能制造產業園在坪山落地,次年8月首臺手機下線,如今這里已成為Magic系列、折疊屏等高端產品的生產中樞,持續迭代著全球領先的智造工藝。
開發者大會期間,一場特殊的"智造之旅"揭開了坪山AI生態的全貌。在文化聚落,智能系統重塑著公共空間的服務模式:圖書館內,讀者通過數字導覽屏一鍵完成書籍檢索,自助借閱設備自動識別歸還書籍并完成分類上架;美術館中,AI根據觀眾停留時長分析展品吸引力,為策展提供數據支持。這種"無感交互"的設計,讓科技服務隱于無形,卻處處可感。
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升級更為直觀。銀灰色的AI環衛車隊穿梭在坪山街頭,它們搭載的感知系統能實時識別路面垃圾密度,自動規劃清掃路徑并調整作業強度。遇到行人或障礙物時,車輛會立即減速避讓,清掃效率較人工提升300%,能耗卻降低40%。更關鍵的是,所有作業數據實時上傳至城市管理平臺,形成動態的衛生監測網絡,推動清潔服務從"定時覆蓋"轉向"按需響應"。
在距離榮耀工廠一公里處的城投智園,AI產業生態正在形成閉環。這里聚集著算法研發團隊、初創企業和創新孵化器,"AI未來營"項目為入駐企業提供從模型測試到商業化落地的全鏈條服務。某工業巡檢企業通過園區提供的低延遲算力平臺,將視覺識別模型的準確率提升了近20%,驗證了技術落地的可行性。
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在坪山呈現雙重路徑。榮耀工廠內,機械臂在軌道上精準運轉,AI模型實時監控焊接溫度、裝配誤差等200余項參數,將零件誤差控制在亞微米級。當系統檢測到良率波動時,能自動定位問題環節并生成優化方案,將工藝調試時間從數小時壓縮至幾分鐘。這種"自進化"能力,讓產線隨著數據積累持續優化。
幾公里外的比亞迪制造基地,則展現了另一種智能范式。車間里,機械臂陣列完成動力電池組裝,墻面的"專利墻"記錄著從電池材料到整車控制系統的全鏈條自研成果。比亞迪將智能制造升華為方法論,通過算法優化生產節拍,用數據驅動質量管控,重新定義了新能源產業的制造標準。
兩大企業的聯動更具戰略意義。開發者大會前夕,榮耀與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車聯系統與DiLink生態深度打通。當車輛行駛時,手機、手表與車載系統的信息交互實現無縫切換,導航、音樂、通信等服務通過AI在不同終端間智能流轉。這種跨界合作構建起新的"智能鏈",將坪山的制造優勢延伸至出行場景。
如今的坪山,制造業標簽已悄然升級。這里既有榮耀、比亞迪這樣的行業龍頭,也有數百家圍繞AI展開布局的中小企業,形成從零部件到整機、從算法到應用的完整生態。當傳統制造比拼設備與人力時,坪山的企業正在用數據流動的速度定義競爭力——在產線上,AI讓機器學會思考;在城市中,AI讓服務更懂需求。這種雙向奔赴的智能化進程,正在重新書寫中國制造的進化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