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節(jié)的熱潮再度來襲,當大多數(shù)人沉浸在挑選商品、計算折扣的喜悅中時,卻有一些人面對購物車,內(nèi)心波瀾不驚,甚至感到迷茫。這種看似“反常”的行為背后,往往隱藏著一段段與金錢、成長緊密相連的故事。
小L便是其中之一。當被問及雙十一的購物計劃時,她只是淡淡地搖了搖頭:“沒什么想買的。”這樣的回答,讓旁人感到意外。更讓人驚訝的是,她透露自己已經(jīng)好幾年沒有為自己添置過新物品了。這背后的原因,竟與她童年的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
小L回憶起,從小與父母同住的日子里,她的個人空間幾乎沒有隱私可言。父母常常未經(jīng)允許翻看她的日記、課本,甚至雜物。面對這樣的“侵犯”,年幼的她只能默默忍受,偶爾關(guān)上房門以示抗議。然而,這在她父母眼中,卻成了青春期的叛逆表現(xiàn)。工作后,小L多次明確表示希望父母不要隨意進入她的房間,但父母仍以“為她好”為由,繼續(xù)干涉她的生活。最讓她難以接受的是,有一次她精心拼好的樂高花束,竟被母親以“寓意不好”為由直接扔掉。從那以后,小L對購物失去了興趣,因為她覺得,即使買了,也守不住,沒有意義。
與小L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名叫弗蘭克的大學生。他通過打工和比賽獎金,一年能賺取高達20萬美元的收入,這對于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然而,弗蘭克卻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派對、請客、送禮……他的錢像流水一樣花出去,幾乎沒有積蓄。原來,弗蘭克從小家境貧寒,母親去世后,他靠每月800美元的保險金生活,卻從未有人教過他如何存錢。對他來說,花錢成了平復傷痛、補償童年匱乏的方式。每當感到抑郁或焦慮時,他就用消費來排遣情緒。這種對“窮”的熟悉感,讓他對“富有”感到陌生和不安。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讓筆者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經(jīng)歷。從小穿著表姐的舊衣服長大,雖然明白這是省錢的做法,但久而久之,卻形成了一種“我不配擁有新的、好的東西”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不僅影響了筆者的消費觀念,更在無形中影響了生活中的許多選擇。遇到好的機會時,不敢爭取;看好某個投資時,又害怕失敗而不敢出手。事后回想起來,總是懊惱不已。
深入探究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與童年時期的安全感、尊重感缺失有關(guān)。小L用“不買”來保護自己,避免再次失去的痛苦;弗蘭克用“亂花”來安撫自己,試圖填補童年的匱乏;而筆者則用“退讓”來降低風險,避免面對失敗的可能。表面上看,我們是在與金錢打交道,但實際上,我們都在用金錢(或不用金錢)來應對童年時期那些關(guān)于“擁有權(quán)、被尊重”的創(chuàng)傷。
伍爾夫曾說過:“一間自己的房間”,這不僅僅是指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象征——一個屬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心理空間。然而,對于許多人來說,這個心理空間卻因為童年的創(chuàng)傷而變得難以觸及。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這本書中提到一個概念:強迫性重復。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重復熟悉的模式,以為這樣能修復過去的傷口。然而,結(jié)果卻往往適得其反。舊傷口被重新打開,我們只會變得更加缺乏信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小L每次不買東西時,都在強化“我守不住好東西”的信念;弗蘭克每次花光錢時,都在證明“我就是個窮人”的宿命;筆者每次退讓時,都在告訴自己“我不配更好的”。
那么,如何打破這個循環(huán)呢?書中的心理咨詢師洛莉總結(jié)了改變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認識:看見自己的重復行為。問問自己,是不是總在做某種重復的選擇?小L一想買東西時,就會想起“反正會被扔掉”;弗蘭克一有錢時,就非得花掉才舒服;筆者一遇到機會時,第一反應就是“我不行”。看見這個模式,是改變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接納:不急著改變,先和解。我們不用著急改變現(xiàn)狀,而是先看看不改變帶來了什么好處,改變又會帶來什么風險。小L不買東西時,雖然少了很多快樂,但也避免了再次失去的痛苦;弗蘭克花光錢時,雖然缺點是沒有積蓄,但他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安全的貧窮狀態(tài);筆者不敢爭取時,雖然錯過了機會,但至少不用承擔失敗的風險。接納現(xiàn)狀,是為了完成自我和解。
第三步是重建:小步嘗試,建立新體驗。當我們和自己和解后,就可以慢慢嘗試做出不同的選擇。小L可以試著買一個小東西,放在那個上鎖的抽屜里,告訴自己“這個,我可以守住”;弗蘭克可以試著把錢留下來一個月,看看“有錢”的感覺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筆者可以試著在一個小機會上堅持自己的判斷,哪怕只是一次。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慢,但改變往往是循序漸進的醞釀,又出乎意料的發(fā)生。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人們會想盡辦法,各種荒謬的辦法,來避免面對自己的靈魂。”但他也說過:“只有直面靈魂的人才能覺醒。”改變金錢觀,不是為了變得更會賺錢或省錢,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自在。當你真正擁有了“一間自己的房間”,你會發(fā)現(xiàn),金錢終于回到了它該有的位置——它是工具,不是枷鎖;是選擇,不是命運。而你,也終于可以自由地決定,要不要在雙十一買點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