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業即將迎來一項重要改革——業績比較基準規則的征求意見稿預計將于近期發布。這一規則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牽頭制定,旨在進一步規范基金產品的業績評價標準,強化基準的約束作用。
根據多方消息,此次規則制定是落實《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關鍵舉措之一。該方案于今年早些時候由監管部門發布,明確提出要細化基金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其中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監管被列為重點任務。
業內人士透露,新規則將系統性規范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及評估機制。基金公司在選擇基準時需嚴格遵循指引,確保其能真實反映產品定位、投資策略和風格特征。一旦選定,基準不得隨意更改,這將有效約束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
據了解,多家頭部基金公司已提前布局,向監管部門上報了一批擬納入基準庫的指數。這些指數類型多樣,涵蓋寬基、行業、風格等多個維度,但最終納入名單的指數數量預計將保持審慎態度,以避免市場過度波動。
公募行業對業績比較基準的規范化需求由來已久。過去,部分產品基準與實際投資組合存在錯配,導致管理粗放、同質化嚴重,甚至為風格漂移提供了借口。隨著市場結構變化和投資者理念成熟,精細化評價標準已成為行業共識。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30只基金調整了業績比較基準,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占比過半,較去年同期增長顯著。調整對象多集中于2015年至2021年間成立的產品,頭部管理人更傾向于將傳統寬基指數替換為與投資策略更匹配的細分指數。
監管部門在制定規則時充分考慮了行業實際,采取“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策略,區分存量與增量產品、大小公司差異,給予機構充分適應時間。預計整體改革將在三年內逐步完成,確保市場平穩過渡。
新規則實施后,基金經理的薪酬考核和行業獎項評選將與超額收益緊密掛鉤,業績比較基準將成為核心評價標準。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基準的約束力,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透明的業績參考,有助于推動公募基金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