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江蘇大閘蟹核心產區迎來開捕季。據從事大閘蟹養殖二十余年的董佳貝介紹,今年氣候條件更利于大閘蟹生長,預計產量將有所提升,市場價格也將隨之下降。同時,由于成熟期延長,今年大閘蟹的品質較往年更佳。
在被譽為“中國河蟹第一市場”的江蘇興化,養殖戶們正忙碌著。董佳貝透露,當前大閘蟹消費正逐漸回歸理性,消費者從過去的送禮需求轉向自用,對品質的要求集中在“肉肥膏滿”上。據養殖人員介紹,判斷大閘蟹飽滿度需要綜合考量多個因素,包括蟹殼顏色、蟹腹透黃程度以及蟹后緣打開情況等。
驗蟹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有經驗的驗蟹師日工資可達2000元,整個螃蟹季收入最高可達30萬元。一位從業多年的驗蟹師表示,雖然收入可觀,但工作強度大,時效性要求高,必須及時檢驗每只螃蟹以確保品質。
為提高檢驗效率,減少人為誤差,盒馬鮮生與上海水產所、上海海洋大學合作研發了“電子驗蟹師”。該設備通過算法計算大閘蟹肥滿度(K值),將原本難以量化的品質標準轉化為具體數值。操作時,只需將捆好的大閘蟹放置在儀器上,點擊測試按鈕,重量、肥滿度、公母等數據便會顯示在屏幕上。
目前,人工驗蟹師與電子驗蟹師形成互補。人工負責前期挑揀,機器則進行二次檢驗,確保每只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大閘蟹都符合標準。
隨著大閘蟹養殖規模擴大,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5個地區開展規模化養殖。面對眾多產區,如何確保產品溯源成為行業關注重點。盒馬采用“蟹扣”技術,每只大閘蟹都綁有專屬蟹扣,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即可查詢產地信息。今年,盒馬還推出七種不同顏色的蟹扣,對應一周七天,方便消費者辨別上市日期。
作為重要產區,陽澄湖今年對蟹扣管理更加嚴格。為防止假冒,陽澄湖大閘蟹協會將蟹扣配發與養殖水面直接掛鉤,每畝水面配發蟹扣不超過600只,用完即強制下架,確保溯源管理到位。
針對蟹券市場,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選擇正規渠道購買,以避免兌換高峰不發貨、價格高位不發貨或缺斤少兩等問題。此前有案例顯示,部分商家通過蟹卡以次充好,甚至在售賣時并無現貨,導致延遲發貨或品質下降。有養殖戶指出,市場上一些低價大閘蟹可能連養殖成本都無法覆蓋。
大閘蟹養殖周期長達半年,從春節后投放蟹苗到中秋節前收獲,全程需投喂小魚、玉米等飼料。這一過程對品質控制至關重要,也解釋了為何優質大閘蟹價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