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數高校2026屆畢業生還在為秋招奔波時,吉利學院的三名學子已提前拿到世界500強企業——吉利控股集團的錄用函。9月23日,在以"同路人 自信生長"為主題的2026屆全球校園招聘會上,這份承載著職業機遇的信函被正式交到三位優秀學員手中,標志著他們通過"基石計劃"完成了從校園到職場的無縫銜接。
這場突破傳統招聘模式的"提前錄取",源于吉利控股集團推出的內生型人才戰略工程——「基石計劃」。該計劃以"企業+高校"雙導師制為核心,構建了"定向培養+實戰歷練"的特色路徑。通過前置人才選拔流程,將專業課程與崗位標準精準對接,幫助學生縮短職場適應周期。2024年秋季試點階段,60名2025屆學生已通過協同培養體系直接入職;今年3月計劃正式發布后,300余名2026屆學員進入培養序列。
獲得錄用的三名學生均來自該計劃。他們通過"培養-考核-錄用"的一體化閉環,跳過了傳統校招的層層篩選。在汽車研發、新能源三電、數字化營銷等戰略性領域,學員們深度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這種"崗位需求靶向匹配+核心技能集中突破"的模式,使他們在畢業前就完成了從學業積累到職業適配的關鍵跨越。
作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高校,吉利學院在人才發展集團的統籌下,將學科專業鏈深度嵌入產業鏈。校長闕海寶介紹,學校依托集團產業資源,構建了與新興產業需求緊密對接的課程體系。在醇氫動力、智能網聯等前沿領域,學員們不僅掌握了核心技術,更通過企業真實場景的歷練,形成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招聘會現場,首批「基石計劃」優秀學員代表分享了成長體驗。他們表示,雙導師制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指導,更有職業規劃的清晰指引。通過參與企業級項目,學員們提前適應了職場節奏,這種"培養過程即錄用"的模式,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據悉,該計劃已形成完整的選拔機制,面向全體學生開放。通過與企業崗位標準的深度契合,學員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同步積累職場經驗。這種產教融合的創新模式,正在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輸送具備實戰能力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