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領域傳來突破性進展——北汽集團旗下海納川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單轉子,成功實現5.5萬轉/分鐘的超高轉速運轉,并獲得權威機構認證。這一轉速水平已達到全球行業領先標準,標志著北京在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關鍵技術上實現重大跨越。
電機轉速是衡量新能源汽車動力性能的核心指標。當前市場上主流新能源汽車的電機轉速普遍在2萬至3萬轉/分鐘區間,而海納川此次突破的5.5萬轉/分鐘轉速,不僅能顯著提升車輛最高時速,更通過優化電機體積與重量,大幅增強整車高速巡航能力。據技術人員介紹,高轉速電機可使電驅系統體積縮小30%以上,重量減輕25%,為車輛設計提供更大靈活性。
實現這一技術突破需要攻克材料、結構、制造三大領域的技術難題。在材料研發方面,團隊開發出屈服強度達常規材料2倍以上的新型硅鋼,為高速運轉提供穩定性保障;結構設計上,通過超級硅鋼應用、碳纖維纏繞工藝創新及轉子拓撲優化,構建出適應超高轉速的機械結構;制造環節則實現轉子重量毫米級精準控制,使產品在極限轉速下保持平穩運行,動平衡精度達到航空級標準,整體可靠性提升5%。
這項突破性技術誕生于北京經開區的海納川智能電驅工廠。作為北京市首個汽車專用電機項目,該基地已形成涵蓋混動變速器、電驅總成、電機控制器等核心系統的全棧研發能力。目前多款高性能電機產品在此量產下線,自今年起陸續獲得市場訂單,全生命周期銷售額預計超過270億元,有效補強了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電驅環節的短板。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突破的5.5萬轉/分鐘為單轉子測試數據。作為電驅系統的核心旋轉部件,轉子性能直接影響電機整體表現。雖然從單轉子到完整電驅系統還需攻克軸承、減速器、控制算法等配套技術,但此次突破已為后續總成級研發奠定關鍵基礎。據項目負責人透露,團隊正同步推進軸承潤滑、熱管理、電磁干擾等配套技術研發,目標實現總成級超高轉速與超小體積的雙重突破。
該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正持續拓展。除新能源汽車領域外,研發團隊已啟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低空經濟裝備的適配研究,重點解決航空級可靠性、輕量化與振動控制等特殊需求。通過構建覆蓋400V至800V電壓平臺的完整產品矩陣,海納川正逐步確立在新能源動力領域的全場景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