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當下,科技行業的競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這場以AI為核心的技術革命,既催生了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的澎湃動力,也帶來了商業模式重構的嚴峻挑戰。當行業從技術狂歡轉向價值深耕,企業如何將AI能力轉化為可持續的增長動能,成為決定未來競爭格局的關鍵命題。
2025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上,頭部企業的戰略布局揭示了AI落地的多維路徑。影石Insta360通過全景技術與AI的深度融合,重新定義了無人機拍攝體驗;石頭科技推出的全地形智能割草機,將室內清潔的智能化經驗延伸至戶外場景。這些創新實踐表明,AI正在突破傳統產品邊界,催生新的市場增長點。
TCL電子的轉型實踐具有典型示范意義。該公司構建的"認知大模型+生成式AI服務平臺+主動服務智能體"技術體系,實現了從底層模型到終端應用的全棧覆蓋。在顯示領域,第四代液晶電視搭載的TSR AI畫質芯片,通過四大維度優化使畫質躍居全球首位;新風空調借助AI算法實現溫濕度精準調控;洗烘一體機引入的AI超級筒技術,將衣物護理效率提升40%。這些創新不僅重塑了產品體驗,更推動了核心業務的持續增長。
財務數據印證了AI戰略的商業價值。2025年上半年,TCL電子實現營業收入547.8億港元,同比增長20.4%;凈利潤達10.6億港元,增幅62.0%。在電視市場整體微增0.1%的背景下,該公司全球出貨量逆勢增長7.6%,穩居行業第二。顯示業務板塊中,大尺寸產品增長9.4%,中小尺寸產品增幅達21.3%,智慧商顯業務更是以9.4%的增速領跑行業。
技術擴散效應在傳統業務改造中表現顯著。通過"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的并行策略,TCL重構了語音交互系統。升級后的"小T語音助手"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可將用戶指令轉化為智能對話,使人機交互從工具屬性升級為伙伴關系。在工業領域,AI驅動的生產線優化使良品率提升15%,供應鏈響應速度加快30%。
新興賽道的布局展現出戰略前瞻性。雷鳥創新作為TCL孵化的智能眼鏡企業,憑借光學設計、AI算法等核心技術積累,連續三年占據中國AR眼鏡市場榜首,2025年第二季度更以39%的份額登頂全球。其產品實現的輕薄形態與高清顯示平衡,解決了行業長期痛點。在具身智能領域,分體式陪伴機器人TCL AiMe通過多模態交互技術,提供情緒陪伴、家庭記錄等創新服務,瞄準了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情感消費需求。
組織變革成為戰略落地的關鍵支撐。TCL電子將AI深度融入運營體系,在采購環節實現需求預測準確率提升25%,營銷鏈路通過自動化內容生成使投放效率提高40%。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體費用率下降1個百分點至11.5%,經營效率的提升直接轉化為利潤增長。這種從業務到組織的全面AI化,構建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行業觀察指出,AI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呈現明顯分化。科技巨頭通過開源策略構建生態,創業公司則在垂直領域深耕場景價值。TCL電子的實踐表明,傳統企業通過技術積累與生態整合,同樣能在AI時代實現跨越發展。其構建的"技術-產品-市場"協同閉環,為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范式。
當前,AI競賽已進入深水區。從技術參數的比拼轉向價值創造能力的較量,從單點突破轉向生態構建。在這場變革中,能夠平衡技術創新與商業落地的企業,正在重塑行業格局。TCL電子的轉型路徑顯示,AI不是顛覆傳統的利器,而是激活存量、創造增量的催化劑,這為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