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云棲大會杭州主會場,阿里巴巴集團CEO兼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宣布,集團將在前期規劃的3800億元資本投入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云與AI基礎設施領域的資金投入。這一決策延續了今年2月公布的三年期投資計劃,旨在構建更強大的算力支撐體系。據透露,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能耗規模將擴大至現有水平的十倍,折射出企業對算力需求的激進預判。
資本市場對這一戰略調整作出積極回應。港股阿里巴巴股價在消息公布后迅速攀升,截至當日收盤報167.7港元/股,創下近期新高。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增資計劃凸顯了科技巨頭在AI競賽中的戰略定力,也反映出全球數字化轉型對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
在技術路線圖方面,吳泳銘提出顛覆性觀點:大模型將演變為新一代操作系統,AI Cloud則構成下一代計算機架構。他特別強調,這種變革并非簡單替代現有Windows或Linux系統,而是通過模型與物理世界的深度交互,重構人機協作范式。"未來所有連接現實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將通過大模型實現任務執行",這位技術掌門人如此描述技術演進方向。
關于人工智能發展階段,吳泳銘拋出更具沖擊力的論斷: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實現已成確定性事件,但這僅是技術革命的起點。他預言,到某個特定時間節點,智能體和機器人的數量將超過全球人口總和,這些數字工作者將深度參與真實世界的運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提出終極目標是開發出具備自我迭代能力的超級人工智能(ASI),用以攻克氣候變遷、能源危機、星際探索等人類級挑戰。
這種技術樂觀主義背后,是阿里云對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加碼。數據顯示,當前全球數據中心能耗每三年就實現翻番,而阿里云的十年規劃意味著其將承擔起支撐未來數字文明的核心角色。從操作系統到計算架構的重構,從AGI到ASI的跨越,這場由商業巨頭推動的技術革命,正在重新定義人類與智能機器的共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