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行業的競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化,傳統制造巨頭與互聯網新勢力的交鋒持續升級。格力電器作為行業龍頭,近期在市場份額爭奪中展現出強硬姿態,其與小米的攻防戰成為行業關注焦點。數據顯示,格力8月線上銷售額市占率達24.4%,超越美的位列榜首,但與后續品牌的差距仍保持安全距離。不過,小米近期推出的“10年免費包修”服務引發市場震動,格力市場總監朱磊隨即在社交平臺回應,強調自身服務優勢并暗指對手品控問題,這場隔空交鋒折射出頭部企業面對競爭時的戰略焦慮。
格力與小米的恩怨可追溯至十年前。2013年,董明珠與雷軍立下“十億賭約”,這場關于制造業模式的對決持續發酵。2018年賭局雖以格力勝出告終,但雷軍次年宣稱“第六年反超”的言論,將競爭推向長期化。當小米攜互聯網基因進軍空調領域后,雙方矛盾從模式之爭轉向產品與權益的直接對抗。2024年專利侵權訴訟中格力勝訴,董明珠公開提及賠償問題,引發小米否認;2025年夏季,雙方圍繞銷量數據、產品工藝展開多輪交鋒,朱磊與盧偉冰的隔空喊話將競爭推向白熱化。這種持續對抗背后,實則是傳統制造體系與互聯網生態的深度碰撞。
從財務數據看,格力正面臨結構性挑戰。2025年半年報顯示,其空調業務營收762.8億元,同比下降5.1%,整體營收下滑2.46%。相比之下,美的、海爾同期營收分別增長15.7%和10.2%,格力股價在財報發布后單日暴跌5.88%。行業結構性變化加劇了這種壓力:上半年家用空調內銷雖增長9%,但2100元以下低端機型占比突破50%,與格力中高端定位形成直接沖突。銀河證券指出,競爭對手通過多品牌覆蓋全價位段,而格力線下性價比品牌推廣規模有限,短期內難以對沖需求變化。
面對壓力,格力在產品與渠道端展開雙重變革。產品創新方面,“風不吹人”系列通過分布式送風技術實現銷量激增131%,AI動態節能產品更暴漲360%,差異化體驗成為突破同質化競爭的關鍵。渠道層面,“董明珠健康家”新型門店突破傳統銷售模式,聚焦全屋健康場景體驗,2025年3月北京首店單日銷售額突破8560萬元,截至8月已在全國落地857家門店。這種場景化轉型不僅提升了空調品類曝光度,更為線下市場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終端市場的反饋揭示出競爭的另一面。北京某蘇寧易購店員透露,線上低價機型多為電商定制款,存在壓縮機等核心部件減配情況。當被問及小米服務時,店員強調格力品控經過多年市場驗證,但承認新品牌的服務營銷確實具有吸引力。這種矛盾心態反映出消費者對品質與價格的雙重考量。戰略專家詹軍豪指出,通過子品牌覆蓋下沉市場,既能保持主品牌技術溢價,又能滿足性價比需求,這種平衡策略或成破局關鍵。
行業變革持續深化,消費者對健康、智能功能的認知仍停留在概念層面。蘇商銀行研究員高政揚認為,技術價值傳遞不暢導致差異化產品難以被充分感知,這要求企業通過場景化體驗強化認知。從終端數據看,格力積累的品牌信任尚未被撼動,但如何將這種信任轉化為穩定客流,如何在堅守品控的同時滿足性價比需求,仍是其必須解決的長期課題。在這場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中,空調行業的競爭格局正經歷深刻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