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衛星公司近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射任務——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不僅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技術突破,更因一顆衛星搭載的特殊設備引發全球關注。
這顆衛星的"能量心臟"——全球首套全柔性卷迭式太陽翼,由中山德華芯片技術有限公司歷時四年攻關研制。該設備突破傳統設計框架,采用超彈性記憶復合材料展開機構與柔性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實現了重量、體積與發電效率的完美平衡。其收攏體積較傳統設備縮小60%,發電效率提升15%,展開可靠性達99.9%,成為商業航天領域輕量化能源系統的標桿性成果。
德華芯片總經理楊文奕在技術發布會上透露,該成果源于企業從柔性材料研發向全產業鏈布局的戰略轉型。通過構建覆蓋外延生長、芯片制造、電池電路設計等九大環節的技術體系,企業成功突破數十項關鍵工藝,實現了從實驗室概念到工程化產品的跨越。這種"從材料到系統"的集成創新模式,不僅驗證了空間能源系統輕量化設計的可行性,更通過工藝優化將全產業鏈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型號任務總指揮邱詩禮在接受采訪時,詳細闡述了項目管理的三大核心原則:建立覆蓋長周期環節的技術風險識別機制,通過多輪推演制定應急預案;實施動態節點管控,確保驗證環節"時間可壓縮但質量不打折";推動設計-工藝-實驗一體化協同,從源頭減少技術迭代次數。這些管理創新為高風險航天項目提供了可復制的成功范式。
作為國內該領域的先行者,德華芯片的技術突破具有雙重戰略意義。一方面,其全柔性太陽翼技術使衛星有效載荷比提升25%,直接延長在軌使用壽命;另一方面,通過自主可控的關鍵部件研發,我國在商業航天產業鏈上游實現重要突破。目前,該技術已獲得多項國際專利,相關產品進入量產準備階段。
企業發展規劃顯示,德華芯片將于2026年在中山建成超2萬平方米的研發制造基地。該基地將配備全自動數智化太陽電池陣生產線,通過智能制造體系實現產能提升300%,產品一致性達99.5%以上。這種產能升級不僅滿足國內商業航天爆發式增長需求,更為國際市場拓展奠定基礎。
隨著新基地建設推進,德華芯片正與多家航天企業及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重點攻關下一代超輕型能源系統。這種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有望推動我國商業航天能源技術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為全球航天產業發展貢獻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