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力設施規模持續擴大、分布范圍日益廣泛,傳統人工巡檢方式在效率、安全性及檢測精度上的局限性愈發凸顯。為破解這一行業難題,九億通航依托大疆無人機技術,推出了一套覆蓋多場景的電力巡檢解決方案,通過“空天地”一體化巡檢模式,推動電力運維向智能化、精細化轉型。
該方案以無人機為核心載體,搭載高清可見光相機、紅外熱成像儀等傳感器,可對輸電線路、變電站設備及配電網絡進行非接觸式巡檢。通過整合大疆無人機的飛行穩定性控制與自主路徑規劃技術,系統實現了對電力設施的全方位、多角度監測,數據采集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數倍,同時避免了人工巡檢中因環境復雜導致的安全風險。
在效率提升方面,無人機憑借快速機動能力,可在一小時內完成傳統人工團隊數日才能完成的線路巡檢任務。其搭載的實時圖像傳輸功能,能將高清畫面與熱成像數據同步回傳至指揮中心,為故障診斷提供即時依據。例如,在某省電網的試點應用中,無人機巡檢使線路缺陷發現率提高40%,故障定位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以內。
安全性是該方案的另一大優勢。針對高壓線路、山區桿塔等高危場景,無人機可替代人工完成登高作業與帶電區域檢測,將巡檢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概率降低90%以上。某電力公司反饋,采用無人機巡檢后,因人為操作引發的安全事故零發生,同時減少了直升機巡檢的高昂成本。
為適應不同巡檢需求,九億通航構建了“固定翼+多旋翼”的機型協同體系。固定翼無人機憑借長航時、大覆蓋特點,主要負責數百公里級輸電通道的日常巡查、災后應急評估及跨區域管道監測。在某次臺風災害中,固定翼無人機24小時內完成了受災區域的全貌掃描,為搶修調度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
多旋翼無人機則聚焦于精細化檢測,其垂直起降與懸停能力使其能深入變電站設備間隙、絕緣子串等復雜結構區域,捕捉0.1毫米級的裂紋與溫度異常。某特高壓變電站應用顯示,多旋翼無人機對絕緣子污穢、金具松動等隱患的識別準確率達98%,較人工目視檢測提升3倍。
技術層面,該方案通過智能算法實現了巡檢全流程自動化。系統可根據地形、設備類型自動生成最優飛行路徑,并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對采集數據進行實時分析,自動標記導線斷股、絕緣子爆裂等典型缺陷。云端管理平臺則支持多機協同調度與歷史數據比對,為設備健康評估提供量化依據。
目前,九億通航的無人機巡檢方案已在全國20余個省份落地,覆蓋超10萬公里輸電線路。實踐表明,該技術可使巡檢成本降低35%,同時將設備故障率控制在0.5次/百公里以下。隨著5G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無人機巡檢正從“可視化”向“預測性”演進,為構建智慧電網提供關鍵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