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機器人運動會的賽場上,一家成立僅兩年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松延動力嶄露頭角,一舉斬獲“兩金一銀”的優異成績。這一突破性表現,讓這家年輕企業迅速進入公眾視野,也引發了行業對其未來發展的廣泛關注。
松延動力的核心人物——董事長兼CTO姜哲源,是一位出生于1998年的年輕創業者。2023年,他從清華大學輟學,在昌平開啟了創業征程。盡管起點頗高,但早期融資并不順利,直到今年4月,公司研發的身高僅1.2米的N2機器人“小頑童”在北京亦莊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上奪得亞軍,才讓松延動力迎來轉機。此后,公司訂單量激增,目前累計訂單已超過2000單,總價值突破1億元。
松延動力的機器人產品主要應用于科研教育、展覽展示和文旅導覽等領域。其中,科研教育領域的訂單占比超過50%。公司與清華附中等多所中小學展開深度合作,機器人不僅在校園內擔任領跑員、領操員,還計劃在清華附中本部“波音實驗室”旁設立“具身智能實驗室”,打造校企合作的新典范。這種“直銷+代理商”的銷售模式,既通過直銷團隊對接核心客戶打造標桿案例,又通過代理商覆蓋更廣泛的市場,目前全國已有數十家代理商,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已提上日程。
面對快速增長的訂單,松延動力將產能提升和交付保障作為首要任務。公司團隊規模從5月底的50余人迅速擴張至目前的170人左右,并計劃在年底前擴至200人以上。為解決量產和交付問題,姜哲源甚至在公司內部召開了“百日誓師大會”,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訂單。這種對產能和市場的重視,體現了人形機器人行業從“技術驅動”向“制造業回歸”的趨勢。
在技術層面,松延動力同樣表現出色。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公司在自由體操、立定跳遠和單機舞蹈三個項目中斬獲“兩金一銀”,其中自由體操項目得分超過其他參賽隊伍總和。這一成績不僅證明了其技術實力,也為公司贏得了更多市場認可。目前,松延動力估值已達20億元人民幣,并獲得了多名資深投資者的支持,上市計劃也在穩步推進中。
作為一家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年輕企業,松延動力在創業過程中經歷了不少挑戰。成立初期,團隊僅有三名創始人和幾位工程技術人員,初始資金僅100萬元,辦公地點也只是一間租來的民房。然而,他們僅用43天就將第一代人形機器人樣機N1從設計方案變為現實,并成功吸引種子輪融資。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姜哲源從技術極客逐漸轉型為企業管理者,盡管過程中遭遇過資金運用問題被投資人斥責的困境,但他通過邊做邊學,逐步掌握了企業管理技能。
對于初創公司而言,頭銜或許并不重要。姜哲源笑稱,自己既是企業管理者,也是“第一產品經理”,同時還要作為技術專家參與產品研發。隨著企業規模擴張,他希望搭建更高效的管理體系,維持團隊的年輕化和戰斗力。在人形機器人行業“搶人大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松延動力選擇通過內部培養體系篩選和培養工程師,而非盲目參與人才競爭。
談及行業未來,姜哲源持樂觀但謹慎的態度。他認為,國內具身智能相關企業的估值普遍低于美國同類企業,市場仍處于“藍海”階段。盡管熱錢涌入為行業帶來了活力,但真正考驗企業和行業的,是如何穿越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