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現場,AI翻譯技術正以創新姿態重塑國際交流場景。作為大會官方AI翻譯合作伙伴,科大訊飛攜三大核心產品亮相,通過多模態技術突破與全場景服務覆蓋,為這場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經貿盛會搭建起無障礙溝通橋梁。
開幕式現場,七種語言的實時同傳系統成為焦點。中文、英語與東盟五國官方語言的同步轉換,讓來自32個國家的參會代表首次實現"零時差"信息接收。這項覆蓋主會場、分論壇及商務洽談區的翻譯服務,不僅解決了多語種環境下的溝通難題,更通過98.7%的準確率刷新了大型國際會議的翻譯效率紀錄。志愿者團隊配備的智能翻譯終端,使咨詢引導、緊急救助等場景的響應速度提升40%。
技術突破集中體現在新發布的三大產品矩陣中。面向企業客戶的訊飛翻譯SaaS平臺,整合了文檔智能解析、多語種視頻字幕生成等12項功能,支持制造業、跨境電商等領域的定制化翻譯解決方案。在商貿對接區,某新能源企業通過該平臺完成的技術協議跨國審核,耗時從傳統模式的72小時壓縮至8小時。
針對東盟市場優化的硬件產品同樣引人注目。最新款訊飛翻譯機新增柬埔寨語、老撾語等6種方言支持,其搭載的神經網絡降噪芯片可在85分貝環境噪音中準確識別語音。離線翻譯庫擴容至200萬專業術語,確保醫療、法律等領域的術語翻譯精準度達99.2%。在展館體驗區,馬來西亞采購商現場測試的跨境貿易談判場景模擬,驗證了設備在復雜語境下的應變能力。
會議系統領域的革新更具戰略意義。訊飛聽見多語言會議系統(東盟版)首次實現23種語言的實時互譯,其智能會議管家功能可自動生成多語種紀要,并支持關鍵詞檢索與語義分析。在東盟投資合作論壇上,該系統同步處理的12場平行會議內容,讓與會者通過移動端即可獲取個性化信息推送。
技術下沉帶來的市場變革正在顯現。據博覽會組委會統計,采用AI翻譯服務的展位咨詢量平均增長2.3倍,跨境合作意向達成率提升37%。某印尼食品企業通過智能翻譯終端與17家中國供應商完成初步對接,其負責人表示:"設備自動生成的采購清單中英文對照版,讓商務談判效率提升至少50%。"
行業分析師指出,隨著RCEP框架下區域貿易壁壘的消除,專業翻譯服務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突破800億元。科大訊飛此次展示的技術生態,從硬件終端到云服務平臺,從通用場景到垂直領域,構建起完整的解決方案體系。其自主研發的語音識別引擎在東南亞語言上的優化,特別是對音調變化、方言混用的處理能力,已形成顯著的技術壁壘。
在博覽會技術成果展區,科大訊飛設置的"未來翻譯艙"吸引眾多參觀者體驗。通過全息投影與腦機接口技術,用戶可在虛擬空間與多國代表進行沉浸式交流。這種超越語言界限的溝通方式,或許預示著AI翻譯技術正在從工具屬性向場景革命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