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近期再度成為行業焦點,其高層管理團隊迎來新一輪重大調整。據可靠消息,9月15日,盒馬通過內部公告宣布,為強化商品競爭力與供應鏈效能,推動業務持續高質量發展,決定由現任CEO嚴筱磊兼任首席商品官(CMO),原CMO李衛平則轉任CEO辦公室,另有重要職責安排。
此次人事變動是盒馬自2024年3月完成管理層交接后的第三次重大調整。彼時,創始人侯毅卸任CEO,嚴筱磊接棒后,盒馬便啟動了高管團隊的新老更替。4月,盒馬鮮生事業部負責人、原CMO趙家鈺因退休離職;8月,聯合創始人兼公共事務負責人沈麗也宣布退出。短短半年內,三位核心高管的變動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針對李衛平的職位調整,市場反應呈現兩極分化。部分觀點認為,這與2025年上半年盒馬部分門店雞蛋檢測超標事件密切相關。該事件曾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盡管盒馬迅速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但責任歸屬始終未明。此次調整被解讀為盒馬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追責行動,旨在向市場傳遞整改決心。
然而,也有行業人士提出不同看法。他們指出,雞蛋事件雖對品牌造成沖擊,但盒馬已通過加強供應商管理、完善檢測流程等措施恢復市場信心,事件性質與CMO層級變動關聯性較弱。將調整簡單歸因于食品安全問題,可能忽視了企業戰略層面的深層考量。
另一個引發討論的焦點是盒馬的執行效率。就在調整前不久,CEO吳泳銘在“盒馬8.18十周年”慶典上強調,商品力是盒馬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通過優化商品結構滿足消費者需求。話音未落,盒馬便迅速對商品管理核心崗位進行重組,這種“言出即行”的決策速度被視為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敏捷體現。
據知情人士透露,李衛平的卸任或與健康因素有關。其在任期間主導商品品類拓展與品質提升,長期承受高強度工作壓力。隨著盒馬業務規模擴大,其工作任務愈發繁重,身體狀況成為調整的重要原因。此次轉崗CEO辦公室,既為其提供休整空間,也保留了繼續發揮經驗價值的渠道。
嚴筱磊兼任CMO后,直接掌管線上業務與采購業務兩大核心板塊。此前,她已負責線上業務管理,此次調整進一步集中了決策權。線上業務關乎市場份額與用戶體驗,采購業務則直接影響商品力與供應鏈效率,兩者的統一管理被視為盒馬戰略升級的關鍵一步。
從運營效率看,決策權集中可顯著提升跨部門協作效率。例如,在商品采購環節,線上銷售數據與用戶反饋能直接指導采購決策,避免因部門溝通滯后導致的市場機會流失。同時,采購端的商品信息也可快速反饋至線上團隊,優化營銷策略,形成“采購-銷售”的閉環聯動。
在業務協同方面,線上與采購的深度整合有助于資源優化配置。決策者可根據線上用戶畫像調整采購品類,確保商品與目標客群匹配;采購端獲取的市場動態也能為線上運營提供數據支持,推動精準營銷。這種協同效應可強化盒馬的整體競爭力,形成差異化優勢。
品牌形象統一亦是調整的重要目標。過去,線上與采購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可能導致商品標準、服務流程不一致,影響品牌一致性。嚴筱磊的統一管理可確保商品品質、服務規范與品牌形象高度契合,例如建立全渠道質量追溯體系,強化消費者對“新鮮、優質、便捷”的品牌認知。
創新發展層面,嚴筱磊的全局視角或推動盒馬探索新業務模式。例如,結合線上用戶數據與采購資源,引入更多獨家商品;或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會員專屬服務;亦可將供應鏈能力延伸至社區團購、預制菜等新興領域,拓展盈利增長點。
不過,CEO兼任CMO也面臨挑戰。決策權集中需平衡管理效率與科學性,避免個人精力分配影響決策質量。如何通過制度設計保障決策客觀性,成為盒馬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此次調整究竟會為盒馬帶來何種變化,仍需市場與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