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泡泡瑪特在二級市場遭遇寒流,全線產品二手價格顯著下滑,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據高盛最新報告,國內二手交易平臺上,Labubu3.0系列價格自高位2284元暴跌至687元,跌幅高達70%。同期,被寄予厚望的MiniLabubu系列價格亦縮水超兩成,海外平臺StockX上第三代Labubu價格從401美元跌至146美元,部分冷門款式甚至跌破官方零售價。
二級市場價格崩塌迅速傳導至新品銷售。9月11日,SKULLPANDA“不眠劇場”系列盲盒在抖音旗艦店首發當晚即現銷量過山車:22時24分售出9.3萬件,23時08分驟降至809件,隨后回升至3000件。市場分析指出,銷量劇烈波動或與高退貨率直接相關。與此同時,抽盒機小程序排隊人數跌破10人,與往昔新品發售時數百人排隊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次日,泡泡瑪特旗下珠寶品牌popop足金系列產品上市,北京國貿店員透露門店未現搶購潮,所有新品均有現貨供應。
資本市場反應劇烈。9月15日,泡泡瑪特股價開盤跳水,一度跌超8%,此后兩個交易日連續下挫。自8月26日創下歷史新高以來,公司股價已累計回落三成。摩根大通同步將泡泡瑪特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加劇市場恐慌情緒。但該機構報告同時指出,二手市場價格下跌主因并非IP熱度衰退,而是產能急速擴張所致——管理層透露當前制造產能已達2025年第一季度的近10倍。
在市場唱衰聲中,泡泡瑪特的供應鏈優勢逐漸浮出水面。公司通過橫向(從藝術家到終端消費者的全流程整合)與縱向(原材料到物流倉儲的全鏈條控制)一體化策略,構建起敏捷響應的供應鏈體系。供應鏈中心總裁袁俊杰透露,該體系可確保藝術家創意與數萬名工人生產環節的無縫銜接。2022年因庫存管理失誤導致凈利潤下滑44%的教訓,促使公司進行系統性改革,目前供應鏈已能支撐以周為單位的新品上市節奏,海外生產基地的建立更提升了全球協同能力。
IP運營層面,泡泡瑪特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上半年五大核心IP營收均突破10億元,13個IP營收過億。其中Labubu產品線貢獻超48億元收入,同比增長668%;MOLLY作為元老級IP,通過MEGA系列推出、形象更新及海外擴張,營收同比激增73.5%,2024年上半年增速達75%,徹底打破此前22%的穩態增長。SKULLPANDA、CRYBABY、DIMOO三大IP分別實現112.4%、248.7%、192.5%的同比增長,形成多層次增長梯隊。
全球化布局為IP注入新動能。不同市場對IP的偏好呈現差異化特征:DIMOO與SKULLPANDA在歐洲熱銷,東南亞消費者青睞CRYBABY,美國市場則對未進入五大IP榜單的PUCKY表現出強勁需求。業績會上,董事長王寧披露,Labubu購買群體中老客絕對數量占優,但新客增速更快且復購率良好,消費者正自然流向其他IP品類。這印證了公司通過多元化IP組合平衡市場風險的戰略有效性。
面對市場質疑,泡泡瑪特明確將集團化與全球化作為核心戰略。除持續深耕盲盒、毛絨玩具等主力品類外,公司正加速推進北京樂園1.5版本升級及二期擴建計劃,同時探索數字娛樂等新業態。管理層強調,憑借供應鏈效率與IP迭代能力構建的競爭壁壘,公司有信心應對短期波動。盡管未公布具體執行路徑,但現有業務布局顯示,這家潮玩巨頭正通過管理升級與出海戰略,試圖打破行業曇花一現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