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領域,論文寫作一直是讓眾多學者和學生頭疼的難題,從選題到文獻搜集,再到撰寫與修改,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如今,百度學術帶來了一場學術領域的變革,全面升級為覆蓋論文全生命周期的“搜、讀、創、編”一站式Research平臺,為科研工作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科研流程通常包括前期準備、具體寫作和修改完善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最為關鍵且難度較大,研究者需要廣泛搜索文獻,確定研究問題并尋找研究空白。然而,這個過程往往充滿變數,不少人在閱讀大量文獻后,可能會改變最初的研究問題,導致之前的搜索工作付諸東流。因此,提高搜索效率對于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百度學術推出的AI學術搜索和AI全網搜索功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用戶只需輸入幾個關鍵詞,平臺就能快速找到相關文獻。點擊AI問答功能,還能在線對文獻進行總結和整理,符合需求的直接保留,不符合的直接剔除,大大節省了在不同PDF文件之間切換的時間。
為了確保文獻檢索的全面性,百度學術還推出了論文圖譜功能。通過可視化圖譜,用戶可以在幾分鐘內了解研究領域的經典文獻、研究熱點、發展脈絡以及不同分支的研究方向,仿佛擁有了一張科研領域的“導航圖”。
在文獻閱讀階段,精讀是深入理解研究內容的關鍵。百度學術的文獻總結功能表現出色,支持一次性批量上傳多達100個PDF、Word等本地文檔,AI能在30秒內生成結構化總結,幫助研究者在3分鐘內快速掌握文獻核心內容,讓閱讀效率大幅提升。
當遇到外語文獻時,AI閱讀功能可以精準還原文獻版式,并自動進行翻譯,使閱讀過程更加流暢。在寫作階段,選題推薦功能能夠基于現有文獻,自動挖掘并推薦有價值的創新研究方向。對于科研經驗不足的初學者,該功能還能幫助構建論文框架,并提供真實可溯源的參考文獻,減輕科研壓力。
為了保證論文的原創性,百度學術的創意對比功能可以進一步確保文章的原創性與真實性,讓研究者能夠真正借助AI開展真科研,解決真問題。在編輯階段,用戶可以直接在百度學術平臺上在線插入表格、圖表、復雜公式等,還能使用AI校對潤色功能,高效完成內容排版與審校工作,實現了從搜集到編輯的全鏈路覆蓋。
百度學術不僅在功能上進行了全面升級,在資源儲備方面也堪稱雄厚。自2014年上線以來,經過11年的發展,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學術搜索引擎。截至目前,已收錄6.9億文獻資源,文獻規模位居全球前列。同時,覆蓋了超104萬的學術資源站點,日均更新文獻量超過42萬,中文文獻覆蓋率達97%,均位列國內第一。
在資源獲取方面,百度學術的收錄內容覆蓋教育部學科分類所有專業領域,包含2.1億可直接獲取的全文資源以及1.6億的免費資源,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百度還與國內外學術數據庫、出版社、學會、機構等達成合作,不斷加強中外學術資源獲取能力,為學術資源的共享與獲取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了促進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學術社群的維護,百度學術已經為包括袁隆平、屠呦呦、鐘南山院士等在內的420萬學者搭建了主頁,進一步豐富了學術生態建設。隨著學術生態的不斷完善,百度將“學術底座”升級為“全球學術生態引擎”的愿景也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