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舉辦的“2025全球農創客大賽”上,來自全球的青年團隊以數字技術為農業注入新動能。這場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浙江大學與拼多多聯合發起的賽事,吸引了97個國家提交的519份農業科技方案,最終12個項目入圍決賽。從AI精準養殖到低成本凈水設備,從植物病害預警到土地修復技術,參賽方案展現了全球農業轉型的多元路徑。
中國團隊的“AI養豬”方案成為技術突破的亮點。該系統通過分析20余萬條豬只呼吸聲、咳嗽聲等生物數據訓練AI模型,可提前7天預警呼吸道疾病,并能區分深咳、淺咳等細微特征。結合24小時AI視覺識別與多傳感器監測,系統實時追蹤豬只體溫、采食量等指標,使單名飼養員的管理規模從傳統200頭提升至1萬頭。據測算,該技術將非洲豬瘟巡檢成本降低40%,每減少一頭非正常死亡豬只,可為養殖場直接創造數百元收益。
非洲坦桑尼亞團隊SafeSip的“五級仿生超濾系統”則以實用主義解決東非農業難題。針對當地58%家禽因水質問題死亡的困境,團隊研發出太陽能驅動的低成本凈水設備,農戶每月僅需支付6美元即可使用,4.5個月即可收回成本。試點數據顯示,該設備使家禽傳染病發生率下降67%,死亡率降低58%。項目代表Faith在領獎時表示:“從坦桑尼亞來到中國參賽,從未想過能獲得金獎,這讓我們堅信科技能改變家鄉農業的未來。”
美國PlantPulse Patch團隊的納米傳感器技術展現了農業科技的精準性。通過捕捉植物染病前釋放的微量氣體,結合AI分析系統,該技術可比傳統觀察提前2-3天預警番茄晚疫病,使病害損失減少50%。團隊測算,若全球推廣該設備,每年可減少超千億美元植物病害損失。而哥倫比亞AgroData Connect團隊開發的AI拍照診斷平臺,則讓拉美小農戶通過手機即可獲取作物管理建議,即使在離線狀態下也能運行。
中國本土團隊的“瀚海奇跡”項目聚焦土地修復與智能管理。其研發的生物基復合材料能在30天內將沙地轉化為可種植土壤,配合“AI+遙感”技術實現2人管理千畝農田。匈牙利Agroloon的高空氣球監測系統則填補了衛星與無人機監測的空白,其30公里高空作業能力可覆蓋800平方公里農田,續航達100天,成本僅為衛星監測的十分之一。
這些創新背后,是農業科技市場的巨大需求。數據顯示,非洲每年因產后糧食損失損失60億美元,美國番茄病害影響超百億美元收益,全球44%人口依賴農業謀生。拼多多副總裁侯凱笛指出:“農業是拼多多的核心戰略,我們不僅連續五年主辦全球農創客大賽,還通過‘千億扶持’計劃投入真金白銀,支持從農產品上行到農研創新的完整鏈條。”
據悉,拼多多已連續五年舉辦此類賽事,并同步推進“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和“全國科技小院大賽”。2024年,企業代表還在世界糧食論壇上分享了數字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侯凱笛表示:“當年輕人在豬圈調試AI模型,在非洲農村安裝凈水器時,他們不僅是在解決技術問題,更是在重新定義科技創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