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餐飲品牌西貝因后廚操作及預制菜爭議成為輿論焦點,多段現場視頻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和企業誠信的質疑。事件起因于網絡流傳的兩段視頻:其中一段顯示,某門店員工使用無標識的不銹鋼漏勺疏通下水道;另一段則拍攝到操作臺上放置的漏勺與疏通工具外觀相似,引發消費者對餐具混用的擔憂。
針對視頻內容,西貝客服回應稱已啟動內部核查。據客服解釋,企業規定門店必須使用專用清潔工具疏通地漏,工具需貼有標識并由專人保管,嚴禁挪作他用。此次涉事門店可能存在工具選擇不當和操作違規問題。當被追問視頻中漏勺與餐具外觀高度相似是否會導致混用時,客服表示將進一步與門店溝通并向上級反饋。
記者隨機走訪西安某門店時,店長出示了專用清潔工具——一個帶標識的圓柱形容器。他強調,洗碗間下水道配有濾網,需定期清理飯菜殘渣,但清潔工具與食品加工器具嚴格區分存放,使用區域也有明確劃分。不過,該說法未能完全消除公眾疑慮,有消費者指出,視頻中漏勺的相似性仍可能造成交叉污染風險。
此次風波的導火索可追溯至9月10日。當日,知名人士羅永浩在社交平臺發文,批評西貝菜品"幾乎全是預制菜且價格昂貴",該言論迅速引發網絡熱議。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次日公開否認使用預制菜,并宣布將對羅永浩提起訴訟。羅永浩則以10萬元懸賞征集"真憑實據",雙方隔空交鋒將事件推向高潮。
為應對爭議,西貝于9月12日推出兩項舉措:全國370余家門店開放后廚參觀,并上線"羅永浩套餐"供消費者選擇。賈國龍在接受采訪時詳細解釋了預制概念與預制菜的區別。他承認饅頭等主食在中央廚房制作后配送至門店加熱,但強調這符合國家對主食類產品的規定,不屬于預制菜范疇。對于羊排等食材的預處理,他表示僅進行切割等基礎加工,最終烹飪仍在門店完成。
9月13日晚,羅永浩通過社交平臺表示事件可暫告段落,同時呼吁加快預制菜國家標準出臺。據媒體報道,由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將明確預制菜定義,并首次要求餐飲企業披露預制菜使用情況,為行業規范發展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