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輔助技術的融合,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吸引力,促使眾多消費者選擇擁抱這一綠色出行方式。然而,對于不少新車主或從傳統燃油車轉換而來的駕駛者而言,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仍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心理坎。因此,插混和增程車型憑借油電雙模式的靈活性,成為了他們的首選,這些車型通過電池與油箱的互補設計,有效緩解了續航焦慮,并且在經濟性上遠超傳統燃油車。
但細究之下,過分強調滿電滿油的超長續航能力,真的那么必要嗎?畢竟,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單次駕駛行程會超過1000公里?又有何種緊急情況,會讓人連續駕駛2000公里而不稍作停歇?顯然,對于絕大多數日常使用者而言,過分追求極限續航并不切實際,即便是為了突出插混和增程車型在虧電狀態下的低油耗,這樣的宣傳也顯得有些蒼白。
實際上,對于大多數車主而言,每日的行駛里程相對固定且有限。不妨自問,在日常工作日中,包括通勤、接送孩子等常規任務,有多少人的行駛里程會超過50公里?答案恐怕是寥寥無幾。因此,相較于總續航里程,純電續航里程,尤其是WLTC工況下的表現,或許更加值得關注。畢竟,這更能真實反映車輛在日常使用中的續航能力。
作為一位40萬級別的增程式電動車車主,我深知許多車主在購買插混和增程車型前的考量:既想要油電的靈活性,又希望在有電時盡可能使用電力,以降低使用成本。然而,真正擁有這些車型后,大多數人會發現,純電模式下的駕駛體驗更為優越,成本更低,且更加安靜、平順。尤其是在城市環境中,充電設施普及,使得充電變得極為便捷,因此,純電行駛成為了首選。
鑒于此,對于那些仍在猶豫是否選擇純電動車的消費者,我建議不妨直接考慮純電車型,畢竟如今充電設施日益完善。若仍對純電動車有所顧慮,那么在選擇插混或增程車型時,應優先考慮純電續航里程較長的款式。因為有些車型雖然滿電滿油總續航里程看似可觀,但純電續航卻很短,這在實際使用中并無太大意義。畢竟,人們往往會傾向于選擇成本更低、體驗更佳的純電模式。
若純電續航里程過短,將不得不頻繁充電,而插混和增程車型的充電功率往往無法與純電動車相提并論。這不僅增加了使用純電模式的時間成本,還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選擇WLTC工況下純電續航里程較長的插混或增程車型,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有效降低充電次數,還能讓日常駕駛更加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