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汽車接近5年的換代周期不同,新能源當前的換代更新周期僅需18個月,這也帶來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激烈的競爭。近期,全新名爵MG4正式亮相,為沉寂已久的緊湊級純電市場又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作為上汽名爵新能源戰略的首款車型,MG4將率先搭載半固態電池組,后期新車將與比亞迪海豚和大眾ID.3展開競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款車型的表現吧。
產品力解析:
全新MG4最大的亮點在于整車搭載了全球首款量產半固態電池。70kWh的電池容量能提供537km的CLTC續航,這塊半固態電池組能量密度達180Wh/kg,相較傳統的磷酸鐵鋰電池提升約30%。同時上汽官方還宣布了該款電池組通過了針刺測試、耐高溫和80噸側壓檢測,低溫狀態下整車也能保持較高的續航達成率。不過,官方的數據并不等于實際體驗,后期實際的續航達成率還需經過一系列檢驗。
除了電池技術大幅革新之外,全新MG4還基于星云純電平臺進行打造,并采用后驅架構,目前已知中高配車型搭載了120kW的電機組,有著250N?m的扭矩,同時50:50的軸荷比與全獨立懸架也強化了整車的操控感,預計延續MG的百年運動基因。整車擁有4395*1842*1551mm的車身尺寸,軸距則為2750mm,在尺寸上全面壓制海豚和大眾ID.3。
MG4在智能化的表現也不弱,車內搭載了MGxOPPO系統,其中“無感互聯”是核心賣點,車內只需手機搖一搖便可實現GPS導航和應用跨屏流轉,同時車內的語音功能也較為便捷,車機內部配有高通SA8295P芯片,確保系統流暢的運行速度。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這套車機系統對于OPPO手機的用戶體驗更佳,而其他品牌手機的兼容性問題存在質疑,而競品海豚的DiLink與ID.3的CNS 系統目前已形成成熟的生態閉環。
競品對比:
從車型的定位和定價來看,比亞迪海豚和大眾ID.3是名爵MG4的主要競品。放眼當前的緊湊級純電市場,比亞迪海豚月銷2.9萬輛的成績在家用市場擁有較強的統治力,同時刀片電池組和e平臺3.0也有著穩定的口碑,加上比亞迪龐大的渠道網絡構成了護城河。不過比亞迪海豚的70kW低功率電機性能略微普通,同時復古可愛風的設計也略微局限了男性用戶。與之對比,名爵MG4則以同等的價格提供了120kW電機和半固態電池組,在性能層面保持了領先。
而大眾ID.3則有著德系風格的底盤調校,雖然在國內市場大眾ID.3的銷量并不亮眼,但在歐洲市場擁有較強的競爭力,不過大眾IDD.3的起售價略貴,同時車機卡頓的情況時有發生,而名爵MG4則在這兩方面均占有優勢,同時憑借名爵在歐洲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未來預計在歐洲市場兩車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銷量預測:
從市場環境看,MG4的突圍窗口期正在收窄,整車雖然將目標鎖定在95/00后群體,但年輕用戶對智能體驗的需求或許遠超預期。OPPO系統雖然可實現“搖一搖導航”“手機控車”等創新功能,但實際體驗能否對抗華為鴻蒙、小鵬XNGP等成熟系統仍是未知數。更關鍵的是,年輕消費者對品牌調性極為敏感,如果后期單靠情懷營銷,后期的銷量恐不會有太好表現。
除此之外,半固態電池版本的實際成本可能迫近15萬,若走量車型沿用常規磷酸鐵鋰電池,則與海豚420km的續航表現拉不開本質差距,后期可能陷入“技術噱頭高調、主力車型平庸”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雖然品牌新任總經理陳萃立下了月銷1.2萬輛的軍令狀,但目前缺乏渠道改革與用戶運營的具體路徑。
總結:
全新名爵MG4作為名爵電氣化轉型路上的重要車型,以全新的固態電池技術、相對小眾的駕控標簽以及OPPO車機生態,都構建起相對同級較為領先的技術優勢,不過目前這些配置的實際體驗效果尚未驗證,同時名爵品牌雖然在歐洲市場擁有較高的知名度,但當前需要解決國內相對冷門的現狀,同時在渠道方面需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