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披露的二季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場債券指數基金規模(剔除聯接基金)達到1.49萬億,其中,場外債券指數基金1.1萬億,占比74%;債券ETF合計近3900億元,占比26%。
回望國內債券指數基金發展的14年,以2018年為分水嶺,前7年屬于艱難求索期,后7年則是從百億到萬億的跨越發展期。作為最早布局債券指數基金的先行者之一,廣發基金的成長軌跡,可謂早期深耕者與行業共生共榮的生動注腳。
2013年,行業尚在起步階段,廣發基金以首只債券指數基金2億元的規模悄然啟航,一步步成長為債券指數基金的引領者。2025年二季度末,其旗下債券指數基金總規模正式突破 1000億元,其中5只產品規模破百億,成為全市場擁有百億級債券指數基金最多的管理人。
同時,廣發基金也是最早向個人客戶普及債券指數的基金公司。截至2024年末,全行業債券指數基金的持有戶總數為332萬戶,其中廣發基金的債券指數持有戶數達到90.31萬戶(剔除同業存單基金)。這意味著每10戶債券指數基金的投資者中,就有近3戶選擇了廣發的產品。廣發旗下債券指數基金中的個人投資者規模占比近三成,在債券指數大廠中位居前列。
成績的背后是長期的耕耘與創新。2016年至2019年間,廣發基金率先布局了一系列全市場“首只”創新型產品:首只長久期債券指數基金(廣發中債7-10年國開債指數)、首只短久期政策性銀行債指數基金(廣發中債1-3年農發債指數)、首只政金債全指基金(廣發中債農發債總指數)、首只上清所央企信用債指數(廣發央企80債券指數)……
廣發基金的探索不僅填補了市場空白,更通過“短中長久期分層 + 利率信用券種細分”的產品矩陣,在利率債(政金債)、信用債等細分賽道均形成標桿產品,為行業提供了更豐富的工具樣本,成為生態共建的重要推力。
1、打破長久期堅冰
回溯國內債券指數基金業務的發展歷程,大約始于2011年,早年市場成熟度不足、投資者認知有限,債券指數基金業務的發展非常艱難。對基金管理人來說,在當時堅持布局債券指數產品,需要有敏銳的前瞻視角和長久的戰略定力。
2016年,廣發基金推出廣發中債7-10年國開債指數,這只基金后來成為了利率債指數的旗艦產品。但在當時,市場主要聚焦短久期產品,對于長久期債券指數產品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管理存有疑慮。當時債券市場的客戶以銀行自營資金為主,客戶行為的一致性、持倉不穩定性也給產品運行帶來了很多挑戰。
在這種背景下,廣發基金迎難而上,逆勢打響了長久期債券指數基金的第一槍,首度將“長久期、高彈性、高靜態、低信用風險”的債券指數引入被動投資領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富彈性的交易和配置工具。
為滿足市場需求,廣發基金的應對方式是:在市場端,持續豐富客群,挖掘保險年金、券商資管、基金FOF等非銀類客戶的長久期配置需求;在投研端,通過“緊密跟蹤 + 主動優化”的方式,嚴格控制跟蹤誤差,通過久期微調、券種優選等手段增強收益。
憑借清晰的久期特征與牛市中的高彈性,廣發中債7-10年國開債指數在2018年以12.46%的年度回報問鼎同類榜首,躋身債券型基金前十,基金規模也得以迅速擴大;加上利率中樞不斷下行,持有機構越來越豐富,客戶穩定性也越來越強。
2022年,隨著市場不斷成熟,個人投資者也逐漸了解和接受債券指數產品,原本以機構持有為主的廣發中債7-10年國開債指數,個人投資者占比持續攀升,從2021年末的16.67%升至2022年末的58.77%,一舉超過機構投資者的持有份額。
目前,該產品成為全市場持有人戶數最多的指數債基(剔除同存),共有73萬戶持有人(截至2024年末);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只跟蹤7-10年國開行債券指數的產品,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40億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
2、領跑短端指數
如果說,7-10年國開債指數基金是廣發基金前瞻布局的成果,那么其在短久期領域的落子,則體現出對債券投資趨勢變化和市場需求的敏銳捕捉。
2018年,受監管新規(《貨幣市場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約束,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持續下行。在此背景下,廣發基金敏銳地捕捉到了“收益增強型現金管理工具”的市場空白。
2018年4月,廣發基金率先推出了首只短久期政策性銀行債指數基金——廣發中債1-3年農發債指數基金。由于短端利率債收益穩定且波動小,該產品實現一日售罄,募集規模超50億元。而同年年底發行的廣發1-3年國開債基金,首發募集規模更是達到213.7億元,成為債券指數基金品類里首只發行規模破百億的產品。
過去,短久期產品被看作是“現金管理工具”,而廣發基金通過采用差異化的策略打造“低風險收益增強工具”,在短端指數形成了“雙活”格局:1-3年國開債指數,通過趨勢判斷和交易策略增強收益,適合偏好主動管理的投資者;1-3年農發債指數,則采用量化增強手段,適合偏好規則化投資的投資者。截至今年6月30日,兩只基金近五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42%和3.22%,遠超同期貨幣基金收益水平。
從市場反饋來看,兩只產品在競爭激烈的短久期賽道也獲得了廣泛認可,以合計239.6億的規模領跑同類。其中,廣發1-3年國開債指數是同類中唯一一只持有人戶數超10萬的產品,截至2024年末,共有11.07萬戶持有。
3、構建全譜系生態
2019年之后,債券被動投資進入快速發展期,除了繼續進行前沿性研究和布局,廣發基金也在加快補全自己的指數債基版圖。
2019年,市場上的主流指數債基仍是久期分段指數。通過研究海外債券指數發展歷程及調研國內客戶,廣發基金預判到:資產配置機構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減少通過頻繁的久期擇時增厚收益的行為,而更認可能夠反映資產綜合收益水平的產品。
習慣于前瞻性布局的廣發基金,再一次開創性地布局了全市場首只政金債全指基金——廣發中債農發債總指數。該產品屬于全指指數,覆蓋短、中、長期等全期限政金債,具有三大優勢:一是避免頻繁久期調整的交易成本,二是通過廣泛券種覆蓋降低單一券種流動性風險,三是更能全面反映農發債市場整體收益。截至2025年6月30日,廣發中債農發債總指數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4.08%。
成立于2021年的廣發中債1-5年國開債指數基金,則是廣發基金在中久期領域的“落子”,在其產品譜系中的定位是“承上啟下”:對于保守型投資者,它是向長久期產品過渡的選擇;對于進取型投資者,它是相較短久期產品的收益增強工具。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為3.57%,最大回撤僅1.09%,超越了許多短久期基金。
與此同時,廣發基金持續以創新的姿態切入信用債指數基金賽道,全面覆蓋了場外、深交所單市場和上交所單市場信用債券指數基金。例如,由基金經理洪志管理的投資級信用債指數廣發央企80,是市場首只上清所央企信用債指數基金;其管理的廣發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是市場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及首批開展質押式回購的信用債ETF;而在今年7月快批快發的首批科創債中,廣發科創債ETF名列其間,幫助廣發基金在創新布局上再下一城。
縱觀廣發基金旗下的債券指數產品布局,從2013年的中債金融債指數基金,到2016年的首批長久期政金債指數基金,2018年的短久期政金債指數基金,2019年的市場首只政金債全指基金,再到今年的兩只信用債ETF創新品種,廣發基金逐步實現從超短久期(0-2年)到長久期(7-10年)的全期限覆蓋,在每一個細分賽道都有“落子”,在利率債、信用債、政金債等細分賽道均形成標桿產品,最終構建起業內領先的全譜系債券指數產品體系。
4、持續創造超額
不同于股票指數基金與海外債券指數采用的完全被動化跟蹤操作,國內債券指數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要求更高,投資者對相關產品的定位是既要貼近基準,又要有穩定的超額收益。
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國內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分化較大,部分成份券流動性欠佳,無法及時買入或賣出,因此,國內債券指數基金使用的是抽樣復制的方法;二是交易費用會導致跟蹤誤差,由于申購贖回的存在,交易上會有摩擦成本,即使100%復制也會產生年化20BP以上的跟蹤誤差。
因此,在管理債券指數基金時,基金經理秉持“被動為體、主動為用”的理念,在抽樣復制的同時融入主動管理。這意味著債券指數基金的管理,并不是簡單的量化工程,以基金經理為代表的投資團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申萬宏源證券研究,在業內,指數型債券基金大多數由固收部管理,其中以廣發基金配備的基金經理數量最多,達到11人。他們各自鎮守不同的久期戰場,卻又協同作戰,形成策略互補的團隊陣容。
從實際管理情況來看,一方面,廣發債券指數團隊的交易能力較強,能夠較好地把握波動行情,規避風險、增厚收益。申萬宏源證券研究分析認為,廣發旗下多只債券指數基金的交易收益貢獻突出,其中以廣發7-10年國開債最為出色,基金經理吳迪注重捕捉無風險收益率曲線上7-10年長端配置和交易機會,交易屬性明顯且能穩定地為組合增厚收益。
另一方面,團隊成員在每個細分賽道都有專業將領深耕,確保策略的深度與廣度。從投資邏輯上看,每位基金經理的策略則各有不同,比如基本面和量化策略并行的吳迪、擅長使用量化策略增強的胡光耀、趨勢交易型的郎振東、注重賠率與風險均衡的洪志等。
除了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團隊,廣發基金還配備了近20名研究人員提供支持,平均從業年限為7年,分別覆蓋信用、轉債、利率、穩健權益等領域。研究團隊會基于產品的投向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再對信用類標的進行更加細致的內部評分。
廣發基金有一支超30位成員組成的專家型交易團隊,平均工作年限5.3年,部分負責人的工作年限超過10年。遵循“精細分工、統一管理”的原則,團隊依照交易品種的不同,在資金、信用、利率等不同條線上精細分工。
在“利率+信用”“量化+主觀”“長端+短端”的多元化布局和精細化分工中,廣發基金在債券指數領域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優勢,實現了每個細分賽道的深度耕耘,旗下場外指數基金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也位居行業前列。
申萬宏源研究顯示,從近年來的運作結果看,僅有少部分公司在近三年和近五年均能持續創造超額收益。對比同業前20大基金管理人旗下產品業績,可以看到,廣發基金旗下的指數型債券基金近五年在保持較低跟蹤誤差的基礎上,整體實現了更高的超額收益,并以0.66的平均信息比率居前,為投資者帶來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和持有體驗。
5、遠見的本質
業務推進的成功與否,與對政策周期的把握、對投資者需求變化的洞察息息相關。廣發基金債券指數基金的發展歷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資管行業對客戶需求的洞察從粗放向精細化運營的轉變。
隨著存款利率進入“1字頭”,“存款搬家”現象逐漸顯現,固收類公募基金成為這部分資金的主要流向之一。此類資金通常風險偏好較低、對回撤較為敏感,而成本低廉、具備工具性產品特點的債券指數基金成為適配選擇之一。
回望廣發基金在債券指數領域的持續布局,既包含了對創新單品的前瞻性規劃,也體現出對“工具化投資”趨勢的判斷。
在市場較多關注主動管理短期收益的階段,廣發基金持續投入于被動指數的工具屬性開發;當同業側重單一久期產品時,其通過“久期分層 + 券種細分”的布局,構建了全譜系產品生態。這種在戰略上的堅持與專業領域的深耕,使其在萬億規模的債券指數市場中占據了一定份額,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相應的資產配置工具。
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廣發基金在債券指數領域形成了較為領先的市場地位,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生態的發展。隨著資產配置理念的深化,其在債券指數領域的布局或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風險提示:過往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詳閱《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 證券市場周刊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