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蓉城成都,一場聚焦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盛會——第四屆CCF量子計算大會(CQCC2025)盛大啟幕,吸引了超過1400名來自五湖四海的學者、工程師、政企代表及高校博士研究生的積極參與。
此次為期三天的大會,以“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賦能行業新未來”為核心議題,深度探討了量子科技這一戰略新興產業的多個維度,包括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產業應用及標準制定等。大會旨在通過全面展示量子計算領域的學術成果、技術創新及產業進展,推動我國量子計算與計算機學科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大會現場,CQCC2025量子計算優秀成果案例榮耀發布,14項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脫穎而出,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這些成果覆蓋了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等多個領域,展現了量子計算產業化的前沿探索與最新突破。
在企業產品方面,成都中微達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常溫量子計算測控系統尤為引人注目。該系統作為量子計算機的核心部件,不僅適配多種量子體系,還支持大規模比特擴展,其高性能、小型化及可擴展性為量子糾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中微達信研制的低溫量子計算測控芯片也備受矚目,該芯片是規?;孔佑嬎愕年P鍵所在,其系列產品連續三年獲得行業頂會認可,實現了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
本源科儀(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本源坤元系列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同樣令人眼前一亮。該軟件覆蓋了量子芯片設計的全流程,從器件制作到版圖設計,均提供了全方位的工具支持,顯著提升了設計效率,加速了量子計算產業化的進程。
在科研成果方面,由本源量子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研究項目榮獲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該項目聚焦于量子-經典混合計算在金融數據分析中的應用與研究。電子科技大學申請的基于量子交互的單目標檢測方法也獲得了發明專利授權,為量子技術的應用開辟了新的方向。
大會還展示了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涵蓋了量子神經網絡系統測試、超導量子模擬等多個前沿領域。這些論文不僅展現了量子計算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為未來的學術研究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作為大會的承辦方,電子科技大學在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該校量子信息研究中心在郭光燦院士的指導下,匯聚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者,并于2023年獲批了量子物理與光量子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面對量子革命與人工智能浪潮的雙重挑戰,電子科技大學從基礎科研到工程技術等多個層面制定了攻關計劃,旨在拓展電子信息學科的發展空間,并賦能量子信息研究。
成都市在推動量子科技產業發展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果。近年來,該市通過“政策+科研+產業”的協同模式,初步形成了量子科技創新生態。目前,成都已建成多個研發中心和平臺,包括電子科大信息與量子實驗室、天府絳溪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等。同時,該市還培育了一批量子科技先鋒企業,為量子科技產業的規?;⒏叨嘶l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成都將繼續深化產學融合與研用協同,加快推動量子科技產業的形成與發展。通過規劃并實施量子科技應用場景試點和融合創新示范項目等措施,成都將力爭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為國家的量子科技戰略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