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智能體(Agentic AI)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一場技術革命,預示著未來工作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國際IT咨詢機構Gartner的一項預測顯示,到2028年,全球將有33%的企業軟件集成AI智能體,而2024年這一比例還不足1%。同時,預計15%的日常工作將由AI智能體自主完成,相較于2024年的近乎零比例,這一變化堪稱巨大。
AI智能體,作為一種能夠感知環境、自主決策并行動以實現特定目標的智能實體,正在逐步取代人類在許多領域的具體工作。大型科技公司及商業機構的調研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有20%至80%的程序已由AI工具編寫完成。這一趨勢不僅限于程序員群體,未來將有更多工種受到AI智能體的影響。
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近期發布的Grok 4系統,展示了AI智能體在多智能體協作、多模態交互和實時聯網能力上的新突破。馬斯克表示,這一系統“幾乎比所有學科的研究生都更聰明”。與此同時,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也宣布,將在今年內部部署10億個AI智能體,并設計相應的操作系統。
盡管AI智能體技術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其潛力已不容忽視。傅盛,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大部分AI智能體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未來它們將如同自動駕駛技術一樣,逐步進化至更高水平。屆時,人們可以在睡前安排AI智能體完成寫文檔、查資料、制作PPT等工作,醒來后直接查收成果。
AI智能體的不成熟主要體現在其背后的“大腦”——大模型的準確率、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對復雜任務的理解和規劃能力上。然而,技術專家預測,到2025年底,這些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多模態推理模型、視頻生成模型以及多步驟復雜任務處理能力的增強,將推動AI智能體走向成熟。
AI智能體的應用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擴展。GPTDAO社區的數據分析顯示,中國和國際市場上的AI智能體產品訪問量大幅增長。字節跳動和百度等企業是這一領域的積極推動者,其AI智能體平臺訪問量在半年內均增長超過200%。國際知名的AI智能體平臺也獲得了新一輪融資。
在To B場景中,AI智能體已經展現出了顯著的業務效率提升效果。特別是在AI編程領域,AI智能體能夠自動生成代碼,顯著提升開發效率。百度文心快碼高級經理彭云鵬表示,百度內部由AI生成的代碼比例已從2022年的0.27%提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43%以上。字節跳動技術副總裁洪定坤也透露,公司內部超過80%的工程師正在使用AI代碼生成工具輔助開發。
AI智能體的廣泛應用正在革新軟件的商業模式。紅杉資本合伙人Pat Grady指出,AI智能體作為一種輕量級、原子化、插件化的應用,正在降低軟件使用的門檻。按token計費、按調用次數計費或按最終效果付費的新模式正在成為主流。這種變化不僅挑戰了傳統的定價模式,還推動了軟件行業的創新。
然而,AI智能體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如何確保AI智能體的自主決策能力不會引發倫理和道德問題?如何平衡AI智能體與人類工程師的關系?這些問題都需要業界深入探討和解決。
盡管如此,AI智能體的未來依然充滿無限可能。它們不僅將深刻改變人類的工作方式,還將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升級。在這個智能體時代,人類與機器的合作將成為常態,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