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活力中國調研行 | 追“光”蓄能 匯“光”成炬——長春市譜寫光電信息產業發展新圖景

   時間:2025-07-21 21:10:45 來源:吉林日報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作為“新中國光學的搖籃”,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基礎雄厚、優勢突出,曾誕生新中國第一爐光學玻璃、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第一臺大型電影經緯儀等光學領域十幾項“中國第一”。7月19日,“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聚焦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發展,探尋其布局未來、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現代化都市圈增長極的生動實踐。

在長春新區,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分07衛星進入發射前的系統驗收階段。作為我國首家集衛星研發制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這里誕生的“吉林一號”衛星已從初代400公斤級迭代至20公斤級,批量化產線具備年產200顆遙感衛星、200顆通信衛星的能力。

長光衛星是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芯、光、星、車、網”中“星”的核心力量,形成了“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的虹吸效應。在上游,帶動了精密機械、光學零件等60余家本地企業融合發展;在下游,依托“吉林一號”海量遙感數據,為農林、環保、文旅等相關領域的200余家本地企業賦能。航天信息產業集群效應持續釋放,成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增長極的重要支撐。

“以現有在軌衛星測算,‘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38次至40次重訪。”長光衛星綜合辦公室主任張曉磊介紹,未來長光衛星將依托“吉林一號”星座在高分辨率和高重訪能力上的技術優勢,持續拓展“衛星+”應用場景,推動遙感數據服務從傳統行業向更多新興領域延伸。

光電信息產業的蓬勃活力,更在產業鏈的縱深布局中持續迸發。長春經開區打造的東北規模最大光電信息產業基地“芯光智谷”,七大園中園形成特色集群。其中,一期、四期入駐了長光辰芯、長光大器、長光華大、長光辰英等“長光系”龍頭企業,目前空間已飽和;二期簽約企業40余戶;三期部分企業已投入運營。“園區全面建成后,力爭3年內入駐企業200戶以上,產值達到400億元。”長春經開區光電信息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張巍向記者介紹。

在長春經開區的光電產業園,長春長光辰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線陣圖像傳感器于日前上市。“通過十余年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發展,我們目前已形成九大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市場發展的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客戶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經理助理張雙成介紹,公司在機器視覺、科學儀器、醫療成像及專業影像領域實現了廣泛應用和技術突破,在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建立了領先的行業地位和規模化的市場基礎。

從“星”光璀璨到“芯”光閃耀,近年來,長春市加快光電信息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力爭在交叉和細分領域形成更多突破點。數據顯示,2024年,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綜合產值達到900.2億元,同比增長7.1%;培育了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建成特種發光科學與技術等8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高性能CMOS傳感器、新型激光器等12個高精尖特領域擁有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這些創新成果正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擦亮“長春光谷”的金名片。

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領。長春市聚焦支持優質企業培育、新產品推廣應用、企業轉型升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進培養高端人才等方面,制定了20條政策,全力做好政策宣傳、兌現落實。爭取到“十五五”末,長春市光電信息企業數量和綜合產值分別突破1500家和1600億元。

從實驗室的微光到產業集群的星河,從單極突破到多鏈融合,長春以光電信息產業為支點,正撬動現代化都市圈發展的新動能。在這里,一束光不僅照亮了光學元件的精密紋路,更照亮了東北振興的新賽道,匯聚成驅動未來發展的強大力量。

作者:葉爽 曲鏡潯

編審:裴晶瑩

監審:董杰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衡水市| 咸丰县| 思南县| 玛纳斯县| 石城县| 长沙市| 肃宁县| 台中市| 白河县| 东丰县| 囊谦县| 玛沁县| 西贡区| 嘉峪关市| 德钦县| 济宁市| 潜江市| 古浪县| 德安县| 长顺县| 城固县| 新乡市| 阜宁县| 谢通门县| 灌云县| 正安县| 乌拉特中旗| 辽宁省| 聂拉木县| 库车县| 南阳市| 大厂| 安龙县| 洱源县| 清镇市| 全南县| 临汾市| 元朗区| 厦门市| 十堰市|